开封职业学院:构建“四位一体”非遗教育体系 激活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2025-05-23 17:23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开封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非遗保护与传承号召,构建“大师引领、课程赋能、社团实践、专业培育”四位一体非遗教育体系,将汴绣、官瓷、木版年画等地域非遗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探索出一条传统技艺与现代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注入新动能。


  建立非遗大师工作室,搭建技艺传承活课堂


  学校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引入汴绣、大宋官窑、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聘请非遗传承人为特聘教授,建立“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室,实施“师徒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聚焦技能实训与文化交流两大功能,一方面依托常态化课程系统传授汴绣针法、官瓷烧制、木版年画雕刻等核心技艺,确保传统工艺的本真性传承;另一方面工作室作为校园文化窗口,多次接待国内外访问团,开展非遗体验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开设非遗公共选修课,完善文化育人课程体系


  学校开设汴绣、木版年画、官瓷、古风妆造、宋画鉴赏5个方向的非遗公共选修课,以“理论+实践”为课程架构,注重基础知识普及与技能训练结合。首期课程推出后,累计报名近2000人次,经选拔后招收学员155人,其中理工科学生占比约30%,跨学科吸引力凸显。历经3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校非遗课程现已培养489名学员,多名学生作品在市级以上展览中获奖,部分学生在作品中创新性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实现非遗技艺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组建非遗传承社团,拓展文化传播渠道


  依托大师工作室,学校成立汴绣(宋绣)社团、木版年画社团等非遗社团,非遗社团以传承技艺、服务社会为目标,在校内,开展常态化技能训练和活动展览,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外,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走进开封非遗市集、开封中关村智库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开封博物馆等地开展“庆七一、绣党旗”活动,受邀参与开封市菊花文化节并进行现场创作等。其中,汴绣社被评为省级重点社团,相关项目获校级“三下乡重点团队”认定,目前正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团队。


  推动专业建设,构建非遗人才培养新体系


  2025年年初,学校成功申报河南省高职院校首个“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标志着非遗教育从兴趣培养向系统化、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升级。为加强多绣种沟通交流、为专业建设划定坐标,学校召开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暨汴绣振兴研讨会,借鉴苏绣、湘绣等同类专业建设经验,优化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该专业将于2025年秋季正式招生,课程涵盖刺绣技法工艺、精品绣品制作、刺绣产品开发、数字化刺绣等模块,依托汴绣产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为汴绣产业输送兼具传统技艺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助力非遗传承的产业化发展。


(开封职业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