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构建“四心”心理育人工作体系 服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25-05-15 16:55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安阳师范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心理育人功能,紧紧围绕“养正气、修大德、明事理、美心灵”的心理育人目标,创新打造“四心”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服务保障暖心,创新引领育人格局


  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事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年专题研究相关工作,学校主要领导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调研指导工作。严格按要求配备专兼职教师,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开好开足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门经费,建立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心理实验室、咨询室和活动室,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升育人服务保障。健全心理中心专兼职队伍、全校教职员工积极融入一体化心理育人队伍,将学生健康作为工作目标,每年面向辅导员、专业教师、宿舍管理员、心理委员等不同群体开展系列心理培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走好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探索建立大学四年的全程持续心理育人机制,调动各类资源、载体,将心理育人工作渗透到各个层面,充分营造润物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监测评估护心,助推提升育人实效


  学校坚持前置思维,把信息收集与摸排筛查工作前移,在学生入校第一天,校领导、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和辅导员深入走访学生宿舍,做好学生入学前心理健康信息的收集摸排工作,科学识别,及时防治。在入学教育环节,组织学生参观心理咨询中心,通过沙盘、小游戏等,帮助学生接触心理知识,鼓励学生有需要时及时求助,心理育人工作前置化。学校每年对全体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测评,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工作,通过一对一辅导、持续跟踪回访等方式,主动干预,及时疏导,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学校积极开展“美心工程”志愿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季、心理健康宣传月、心理健康运动会、“呵护生命”咨询干预服务、“朋辈支持”心理骨干队伍建设和大学适应“五部曲”活动等心理素质提升工程,形成了良好的朋辈互助氛围,激发了心理育人的内生力。学校不断丰富育人活动,拓展育人途径,组织素质拓展、专题讲座、线上课堂、沙盘音乐团体等活动,夯实心理危机快速反应举措,盯住关键人、抓住关键点、做好关键事,引导学生放松减压,切实增强心理自助与互助能力。


  五育并举润心,多维拓展育人载体


  学校以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深入贯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实现由“育心”向“育人”转化的路径,让心理育人更有深度。德育为先,学校利用地域优势,充分挖掘红旗渠精神蕴含的心理资源,开展“红旗渠心理实践课”,以思想升华引领心灵淬炼。智育为本,学校注重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和境界格局,用智慧启迪心灵成长。体育为基,学校持续十二年举办心理健康运动会,打造安师美心健康操、甲骨文广播体操等特色品牌,让学生在跑起来、跳起来中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美育为魂,组织开展樱花音乐心理文化节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温润内心世界。劳育为要,结合劳动实践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以劳健心,让学生在劳动中锻炼忍耐力、自制力、意志力,锻造坚韧人生品格。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深度融合,丰富了心理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在专业实践、体育运动、劳动锻炼及文体活动中释放情绪,学生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得到提升,塑造了阳光心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联同向强心,立体完善护航网络


  学校不断完善心理育人的网络建设,领导牵头,部门联动,师生积极参与,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有效织密了心理安全防护网,让心理育人落在实处,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坚持四级联动,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网络,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下功夫,形成互联互通的心理育人工作模式,有效优化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坚持四队联合,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加强对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朋辈心理骨干队伍的培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疏导学生的情绪,全面提升他们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确保心理健康服务贯穿大学生活始终;坚持四方联通,构建家校医社协同干预机制,健全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诊疗机构同心同向的整体合力,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坚持四个联贯,创新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育心育人联贯统一的工作路径,不断提升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安阳师范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