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策”课第三次集体备课结束后,思政课教师谈学习感悟

  4月24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全省各高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在线观看,大家深入学习,热烈讨论。

  一起来看思政课教师们的感悟和收获。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助教郜书源

  此次集体备课,三位教师分别围绕“稳中求进 固本开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与影响”三个专题进行说课,令我受益匪浅。

  三位教师的精彩说课,不仅展现了深厚的理论功底,更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其中,让我深刻感受到思政课的时代性与使命感。通过他们的教学经验分享,我学习到诸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他们的教学分享为我此后的教学工作提供重要借鉴和意义指导。今后,我将以此次集体备课为契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豫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教师王明宽

  通过观看此次集体备课,对于“形策”课教学,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锚定发展热点,构建动态课程。本次集体备课围绕当前时政热点展开,通过教师们的解读与资料共享,我深刻体会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核心在于“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教师需及时将最新政策动态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增强政治敏锐性。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案例教学。集体备课上,多位教师分享了互动式教学经验,如 “情景模拟”“议题辩论”等。这些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又能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在后续教学中尝试,探讨如何将抽象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我认识到,教学需避免“照本宣科”,而应通过生动案例、数据对比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思考”,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吸引力。

  “青椒”持续“充电”,深化理论功底。在分析国内国际形势时,我意识到自身对某些领域(如数字经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知识储备仍需加强。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我们必须紧跟学术前沿,定期研读政策文件、权威报告,确保教学内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

永城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讲师练伟

  4月24日下午,我全程观看了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三次集体备课直播。

  三位思政课教师分别作了精彩而生动的说课展示,充分体现了河南高校思政课教师守正创新的理论素养和声情并茂的教学活力;四位专家的点评,既有理论升华,又有实践指导,为今后我省形势与政策课的进一步的提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通过此次集体备课,我收获颇丰,在“形策”课教学的很多方面,我茅塞顿开,主要有以下两点感悟:第一,新时代高校“形策”课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引导大学生密切关注和正确认识当今时代下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彰显“形策”课回应时代之问的独特价值。第二,“形策”课应筑牢理论根基,做到有理有据。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理念的重构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进一步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国家战略部署与青年成长的关注需求之间的逻辑通道。今后,我会努力让“形策”课堂具备“理论深度、价值高度、生活温度和奋斗热度”,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传递给广大青年学子。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杜梦茹

  观摩了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占有教学资源的重要性。通过三位教师精彩的说课展示和专家的针对性点评,我对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进行了再审视,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思政课教学需在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中寻找平衡点。比如以前我一直觉得思政课理论性太强,而几位说课教师却能把国家政策和学生身边鲜活的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将个人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融合起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今后,我将把这次学习的收获运用到之后的教学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南女子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专职教师亓海龙

  4月24日,我参加了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仍延续了“教师说课+专家点评”的互动模式,聚焦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核心任务,结合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通过专题讲解与教学案例的剖析,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论指导。

  在具体的说课展示中,三位教师利用短视频、可视化数据等载体增强课堂吸引力,这与我在实践中尝试的“新闻热点及时更新即时解析”的教学方法不谋而合。不同于其他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需兼具“挖井人”的深耕精神与“翻译者”的传播能力,既要深挖理论逻辑,又要创新表达方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最新形势,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此次集体备课让我更加明晰形势与政策课不仅是理论宣讲的阵地,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场域。未来,我将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引,持续探索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通过“案例+数据+互动”的模式,让课堂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情感温度,助力新时代大学生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周口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冯小愧

  4月24日下午,我参加了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以“教师说课+专家点评”的形式开展,三位教师的精彩说课和四位专家的深度点评,让我深刻体会到集体备课的智慧碰撞与教学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同行间的研讨交流,我不仅拓宽了教学思路,更对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了新的认识。

  三位说课教师各有亮点。张哲源老师善于通过案例教学法将宏观政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尤其注重用青年视角解读国家战略。周晶晶老师通过融入短视频、数据可视化等新媒体技术让思政课堂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张芳老师的课堂中增加了很多有益的师生互动环节,突出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四位专家的点评具有理论深度和价值引领,他们强调思政教师应该强化理论功底、优化教学设计、整合教学资源,做好思政教学工作。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既是教学技能的“充电站”,更是育人初心的“校准器”。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今后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努力将形势与政策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