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四个聚焦”推动网络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2025-05-09 17:47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商丘师范学院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围绕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坚持“四个聚焦”,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融合,着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力、引导力、传播力、亲和力,不断提高网络思政育人实效。


  聚焦全员共建,筑牢“携手同舟济”网络育人根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掌握育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辐射带动全体师生共同创作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及时传播好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重点打造“云思政”栏目,紧跟时政热点,多维度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多渠道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魂。先后推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必然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网络微课六讲》等系列思政微课,主讲人涵盖校级领导,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骨干及学生代表,形成人人学思政、人人讲思政、人人悟思政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聚焦学生关切,营造“润物细无声”的网络育人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学习、生活、情感、职业规划等热点话题,积极利用互联网策划开展特色品牌思政教育活动,把思政教育活动由线下“搬”到线上,让网络思政更具亲和力。网络思政中心专题设置“热话题”栏目,以学生关注度较高的“人工智能”为主题,策划、制作《人工智能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合理使用人工智能;聚焦“考研OR工作”这个现实问题,制作《考研还是工作,这是一个问题》等,帮助学生廓清认识迷雾,做出恰当选择;针对毕业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毕业困惑,制作《你想长大吗》,缓解学生焦虑情绪,助力学生顺利毕业;深入剖析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制作《今天你阅读了吗》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通过专题栏目设置,进一步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营造了“润物细无声”的网络育人环境。


  聚焦学科融合,推动“专业+思政”网络育人活力。结合高校学科资源丰富和高素质人才云集的育人优势,探索学科育人与思政教育融合并进的有效路径。大力扶持创办以“一名主持人、一支团队、一个项目、一个品牌”为特色的“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创新“专业+思政”育人模式。立足传媒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探索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教育的路径、载体、方式,以共产党不同时期的革命故事为基础,以专业实习实训为契机,策划推出《诵经典·颂中华》十期思政微课;着眼教师教育和心理健康特色,策划推出《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商师三部曲》等具有学校教师教育特色的网络文化作品;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暑期研学为契机,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堂从教室转移到田野,策划推出《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等微宣讲作品,多角度展示了红旗渠的修建历程和“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意义;聚焦“劳动教育”“校园普法”“创新创业”“音乐育人”等主题,将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向网络空间延伸,新时代网络思政育人成效显著。


  聚焦红色文化,引领“丹心耀千古”的红色基因传承。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商丘红色文化资源,策划、创作、推出《“应天星火”思政行》系列专题片。紧扣“网络育人”特质,借鉴优秀纪录片和影视剧的创作技巧,探索适应新时代青年话语表达方式。通过走访当地学者、村民,让学生触摸历史细节,感悟历史温度和真理力量,制作了《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睢杞战役烈士陵园》《夏邑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商丘古城的红色记忆》《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等10集专题片。开展“红色教育在身边”寻访打卡活动,推出“红色地标”打卡路线、线上打卡视频、网络展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育人新“IP”,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为助力地方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商丘师范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