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学生累点低”这个话题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动不动就喊累,一点压力都扛不住;也有人反驳,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早已不同以往。
那么,大学生的“累点”真的低吗?还是说,这种“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什么是“累点”?
“累点”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感到疲劳、劳累的临界点或触发点。
当外界的压力、任务量、精神负担等因素达到或超过这个点时,人就会产生明显的疲惫感和劳累情绪。不同人的累点不同,受到个人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
二、“累点低”是矫情吗?
很多人觉得大学生活应该是自由、轻松的,但事实上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除了繁重的课业压力,还有社团活动、实习、专升本、就业等一系列挑战。很多学生每天奔波于教室、图书馆、宿舍之间,时间被切割得七零八落,这是一种因心理压力导致的累点低,是心理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而不是无病呻吟。
三、压力来源的多元化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不确定性,就业压力、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家庭期望、社交媒体的焦虑、社交障碍……
这些无形的压力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常常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们很容易陷入“反复比较”的漩涡,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不够努力、对自己现状焦虑。
四、“累点低”或许是身体在发出信号
当一个人频繁感到疲惫时,其实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告,需要引起重视。
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进而让人更容易感到累。大学生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直到身体亮起红灯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五、如何应对“累点低”?
1.学会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无效忙碌,对于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不合理的任务,要勇敢学会拒绝,不要为了迎合他人而给自己带来负担。
2.重视身心健康
规律作息,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均衡饮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维持身体正常功能;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3.学会倾诉和放松
不要把所有压力都憋在心里,和朋友、家人聊聊,或者通过读书、运动等兴趣爱好来缓解紧张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4.设定合理目标
不要盲目追求完美,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学会享受自己的生活。
“累点低”其实并不是矫情,而是当代大学生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发出的真实声音。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需要的是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简单的指责和标签。
#当代大学生##拒绝标签##理解万岁#我们不必苛责自己,也不必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学会倾听自己的身体和内心,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才是最重要的。
青春不该被疲惫定义,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在忙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本期专栏作者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翟秀军工作室成员刘若文
工作室简介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翟秀军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翟秀军工作室把握育人根本,立足“大思政”格局,积极探索并构建可操作性强的、全面精准的“三横四纵”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即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联动,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善后保障四维纵深推进,从而多维立体护航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院校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