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全省各高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在线观看,大家深入学习,热烈讨论。
和我们一起来看思政课教师们的收看情况和心得感悟。
收看情况
河南科技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永城职业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心得感悟
河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李智
4月3日,我观看了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学习五位教师的教学展示和专家的点评,我受益颇丰。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首先,我会更加注重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思想上的困点、堵点与疑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其次,深耕教材,加强对理论的系统学习,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努力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最后,加强相关案例的挖掘与应用。在案例的选取上,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典型的现实案例,也可以结合重要的时间节点与学生专业,做到授课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赋予教学以生命力,让知识更加有温度。
永城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乔倩玉
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道阻且长,但行则必至。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上,五位教师的授课和六位专家的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本次集体备课,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需以高度的责任感将理论精髓融入课堂,深耕教材,精心设计,打磨案例。首先,理论讲解应紧扣教材,把握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浅出地实施课堂教学。其次,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再次,案例设置要有热度。教师应通过对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以此来增强课程内容与命题的感性认知,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及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成效。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职思政课教师宋金蜂
集体备课中,五位教学展示的教师分别从经济、文化、民生、环境、科技五个主题为我们展示了融会贯通的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他们深耕教材、精心设计、打磨案例,并充分运用河南本土富有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把社会“大课堂”引入“习概论”小课堂去,体现了“大思政课”的视野,给予我们一线思政课教师众多思考和启示,即要把握好思政课教学的事、时、势三个着力点。一要因事而化,讲深课程的道理,发挥好课程的思想引领力和知识传授;二要因时而进,讲透课程的道理,把握现象的内在逻辑和背后的本质,通达学生的心灵;三要因势而新,讲活课程的道理,从内容、形式、主题多维度激活“习概论”课程亲和力。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范琳琳
此次“习概论”集体备课,五位教师从学理阐释到实践观照,从历史纵深到时代关切,各具特色的展示,让我感触颇多。
作为思政工作者,我将以此次集体备课为契机,着力在三个维度深化探索:一是以“理论彻底性”夯实教学根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转化为分析问题的“金钥匙”,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二是以“时代问题链”激活课堂张力,围绕共同富裕、科技自立自强等学生关切的现实议题,在解疑释惑中彰显理论的实践品格;三是以“情感共鸣点”增强育人实效,将伟大建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融入教学,让真理的力量直抵人心,真正实现从“思政课”到“思政金课”的育人升华。如此,才能让“习概论”课堂成为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的精神殿堂,为培养“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习概论”教研室讲师马丽
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中,五位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思政课的内容娓娓道来。他们不仅注重理论的阐述,更通过实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特别是在他们的教学展示中,注重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挖掘和拓展,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是结合时事热点、社会现象,将思政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此次集体备课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这次观看的收获和感悟融入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