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四链融合”推动心理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2025-04-11 16:59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商丘师范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三全育人”重要一环,实施“1911”心理健康工程,探索形成了工作链、过程链、平台链和发展链“四链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全面推动心理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高位统筹,强化工作链。学校党委健全完善心理育人工作机制和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大局,系统统筹各部门、各方面的心理育人资源和力量,纵深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工作原则,落实落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场地、活动、经费等政策要求,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商丘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明确责任分工,从学校、学院、家庭、社会等4个层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1911”心理健康工程,建强19个二级心理辅导站、1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1个家校医警协调会商机制,形成普及知识的学习共同体、志愿服务的实践共同体和朋辈帮扶的发展共同体,不断提升心理育人质量和水平。2023年,学校获批河南省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示范校。


  坚持闭环管理,深化过程链。加强源头、过程和结果管理,全方位提升心理危机事件处置能力。针对大一、大三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水平普查测评,针对大二、大四年级开展心理健康状态重点排查,定期对二级心理辅导站常态化专项督查,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三个方面不断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真正实现“一生一策、一生一帮”。构建24小时心理服务闭环,充分发挥“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强化校家、校医、校警等协同联动,健全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实现家庭调研、学情分析和警情通报有机融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和心理需求,精准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要。通过与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商丘市公安局梁园分局开展典型案例研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心理危机信号捕捉和识别能力,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干预。2023、2024年,学校连续两年获评河南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优秀案例。


  坚持靶向支持,拓展平台链。着力构筑3大育人载体。构筑课堂教育平台,建立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为主,《压力管理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等12门选修为辅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教学体系,确保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100%。构筑网络宣传平台,建设融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商师心声”公众号,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咨询预约等功能,提供答疑解惑、信息互动等多样化服务。构筑特色活动载体,打造入学教育、安全文明教育、毕业教育和心理实践“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依托大学生心理发展联合会,开展“心艺相通团体辅导”“阅读润心读书会”活动,一月一主题,一室一特色,培训到一线,活动到宿舍,影响每个人。2022、2023、2024年,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连续3年获评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课程。


  坚持服务成才,融合发展链。开展从新生入学季到毕业离校季“双体验”活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生“入学季”,开展“心理中心开放周”体验活动,邀请全体新生实地参观学校心理中心,亲身体验软硬件设备效果,消除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毕业“离校季”,举办“心理咨询开放周”体验活动,由二级辅导站辐射各学院全体学生,邀请其参加心理团体辅导、沙盘游戏等项目,感受心理咨询的魅力趣味,提高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知晓率和利用率。在教育教学重要时间节点,有效运用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等心理健康朋辈互助体系,持续开展“5·25”心理健康文化节、“10·25”心理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效。强化“五育”并举,推进“五育”与心育深度融合,落实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多维度为“心”赋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心里有支持、倾诉有渠道、危机有出路,培养人格健全、向阳而生的新时代商师学子。


(商丘师范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