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探索构建“333”网络育人模式

2025-04-10 17:33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商丘师范学院高度重视网络育人工作,着力探索构建“333”网络育人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三个强化”,完善网络育人融合机制


  强化融合机制。成立网络思政工作中心(融媒体中心),与党委宣传部合署办公,构建党委宣传部牵头抓总,网络思政工作中心具体负责,教务处、科研处、学工部、团委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学院积极参与的网络育人体制机制。加强省、校两级网络教育、辅导员、理论宣讲等名师工作室建设,建设10个校级网络名师工作室,不断提高多元主体活力和网络育人引领力。


  强化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网络思政工作中心(融媒体中心),构建校园网、微信、微博、微视、抖音、快手、校报电子版等“融媒体+育人”传播矩阵,收到良好育人效果。成立新媒体联盟,将二级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统一纳入矩阵管理,在内容生产、协同传播、联动支持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融入育人要素。


  强化队伍建设。实施“校媒成长计划”,通过学习研讨、专题培训等形式,重点培养文字采编、视频制作、创意策划、新媒体运营与管理、网络评论等专业知识,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的新媒体队伍。


  二、狠抓“三个着力”,提升网络育人实效


  着力理论育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学习进行时”“青年大学习”“习语讲堂”等网上理论专栏,建设理论学习专题网站,加大网上宣讲力度,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加强理论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依托“商师青翎”思政公众号,推出基层党委书记、思政课教师36期“微思政课”,打造“云思政”品牌。


  着力情感育人。坚持“心中含情,眼中有人”,打破刻板印象,引起情感共鸣。动之以情,提升育人温度。围绕学生关注度、参与度高的重要活动,推出“厨艺大比拼”等系列作品,轻拂学生内心世界。紧跟热点,提升育人高度。围绕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学校重大活动和国庆节、建党节、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精心策划推出一系列热点报道,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关注日常,提升育人宽度。开设“微思政”专栏,从学生身边小事着眼,创作系列经典作品,引发学生共鸣。树立榜样,提升育人厚度。推出“出彩商师人”“校友风采”“学霸宿舍”等系列作品,激发学生高昂斗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凝聚人心,提升育人气度。拍摄校歌MV、学校宣传片,策划推出《办学特色巡礼》系列,激发全校师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着力服务育人。加强网络互动,给予粉丝足够关注,努力维护好用户黏性。解答师生急难愁盼。严格“新媒体发言人制度”,在官方微博粉丝群、留言栏等专区24小时解答师生急难愁盼。倾听学生内心呼声。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合作,针对学生热点心理问题,开辟“商师心声”专栏,打造倾听学生心声的“心灵树洞”,精准解决学生学习、情感和心理问题。服务学生学习提升。微博设置“商师小干货”专栏,及时为同学们提供“四六级”“考研”等学习资料。


  三、注重“三个打造”,凸显网络育人特色


  打造网络育人品牌。深入开展网络育人活动,丰富网络育人内涵,重点打造“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青马红色文化节”“出彩商师人”等网络育人品牌,其中《立足地域文化开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四个一”红色育人工程》《“产学研创训”五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三个项目,荣获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


  打造网络文化精品。制定《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催生更多优秀网络成果,让正能量作品充盈网络。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师生喜闻乐见的优秀网络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7项。例如,音乐学院“柠檬树下乐队”创作的歌曲《赤伶》,入选新华社“新青年开学季乐队演唱会”活动。


  打造网络育人亮点。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中宝贵的教育资源,立足“四个融入”,打造地域文化育人理论研究高地、地域文化育人作品创作高地、地域文化育人传播实践高地,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与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黄河之旅》《中原红色之旅》系列专题片,入选教育部文化育人创新工作案例。


(商丘师范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