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邓州:三级教研赋能教育质量持续跃升

2025-04-07 16:14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邓州市围绕“内涵式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精神,以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立体覆盖”的“三级教研”联动机制为突破口,通过系统性改革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升,也在破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中逐步形成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新路径。


  构建三级联动体系,激活全域教研新动能


  邓州市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小规模学校教研活动难以有效开展,长期制约着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该市聚焦质量提升这一核心,结合市情、校情,成立了中小学学科教研交流中心,构建三级联动教研体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质量。


  以随机听课视导、随机优质课堂观摩和团队研讨交流为主要形式,以课堂诊断和课例分析为主要抓手,以集体备课、磨课、研课、同课异构等为主要载体,邓州市形成小学至高中全学段、全链条一体发展的良好局面。


  纵向贯通,建立教研共同体。一级市域教研引领。以基础教研室为主体,各学科教研员牵头组建28个市级学科教研团队,各团队每学期组织两次以上以优课展示、案例研讨、专题讲座等为主要形式的大型市级教研活动。二级乡镇教研提质。由中心校牵头,成立各学段学科中心教研组,每月组织两次主题教研,侧重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同课异构。三级校本教研筑基。学校实施“五个一”工程,从个体反思到集体智慧,构建起“日反思—周集备—月展示—学期研究—年度比武”的螺旋上升链。


  横向联动,打造发展共同体。在邓州城区,共有16所局直初中,但各校在办学规模、师资水平、软硬件资源及教学质量上参差不齐。该市整合相关科室职能,成立局直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办公室,组建教研联合体,打破校际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创新教研实施模式,构建专业发展新生态


  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该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有机统一,通过建立“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质量监测”诊断体系,识别教学盲区,精准提炼问题,破解教学难点。


  为避免出现学和研两张皮现象,该市确定教研“七步”工作法,即:提炼主题、主题学习、尝试初探、集中研讨、实践印证、反思改进、经验总结。持续常态化的主题教研活动,培养了老师们勇于探究、善于反思、乐于分享的习惯,由各顾各走向了手牵手。


  为确保教研能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该市建立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三维”教研机制,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通过建立“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质量监测”三维诊断体系,识别教学盲区,精准提炼问题,以诊脉式教研破解教学痛点。从教学实践的需求和教师成长的需求出发,建立教师需求动态调研机制,设计开发“订单式”教研服务专题,开展以“满足需求”为导向的专题教研。各层级教研根据教师实际需求和教学现状,确定教研主题和内容,建立教研成果收集、交流、推广和评估、反馈机制,形成“诊断—服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强化制度保障体系,构建长效发展新格局


  为确保三级教研体系持续健康运行,邓州市建立组织、制度、经费、人才“四位一体”的保障机制,局长任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每年市财政列支580万元的教研经费、建立300余人人才库以及修订完善《教学细则》《三级教研实施方案》等6项配套保障措施,形成为三级教研保驾护航的组合拳。


  为此,邓州市建立全员参与、全程督导、全面考核“三全”管理机制。将全市1.4万余名教师全部纳入教研网格,实行“计划报备—过程跟踪—成果验收”闭环管理。明确要求教研活动全部做到课表化,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层层督导,步步跟进,将教研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评估体系,不定时组织实地督导。每学期末,分层级开展学校教务主任、中心校业务主任、教研室逐级开展教研述职会,进一步压实教研责任。


  三级教研催生了全市教师的拔节成长,在2023—2024学年南阳市大比武市级现场赛课活动中,邓州共有160名教师、60名班主任及14名校长荣获南阳市一等奖。


(南阳市教育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