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柘城:守牢校园食安防线 构建阳光餐饮体系
校园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良心工程,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商丘柘城县以“让学生吃饱吃好、让家长放心安心”为中心目标,构建阳光餐饮体系,全面推行大宗食材统一采购配送、学校食堂自主经营,实现校园餐管理从“保基本”向“优品质”的跨越。
围绕“一个中心”,构建学生为本的保障体系
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责的工作体系。
强化制度设计。出台了《柘城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文件,明确食材采购、加工流程、资金管理全链条标准。
压实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校长第一责任,制定食品安全检查细则,加大督导力度,实行“局领导包片、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三级责任制,将食品安全纳入学校年度考核“一票否决”。
坚持公益属性。全县201所符合条件的学校全部实行大宗食材统一采购配送、食堂自主经营,建立资金、安全、质量保障运行机制,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餐盘上。
实施“两个保障”,筑牢校园餐安全基石
严把源头关,大宗食材统一采购配送。推行“四统五定”配送模式:统一招标采购、统一检测标准、统一物流配送、统一价格公示;选定供应商、选定品牌目录、定配送频次、定质量追溯、定应急储备。建立“双检测”机制,食材入仓前由第三方机构抽检,学校按时按量双人验收,源头合格率达99%以上。
夯实基础关,推进食堂标准化建设。累计投入1950万元,实施食堂“三化”改造,硬件标准化:全县学校食堂按照七部委文件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设施设备配备齐全,满足学生供餐需求;管理精细化:推行“六常法”(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扫、常清洁、常检查、常考核),建立食材出入库台账;监督透明化:全县学校食堂加工点全部安装“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家长可实时查看后厨操作、食材溯源信息。
推行“四个统一”,提升校园餐安全供给
统一带量食谱,确保营养均衡。严格按照县卫健部门《学生营养膳食指导与营养教育工作指导建议》和《学生餐营养指南》(WS/T554-2017)要求,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营养需求,聘请专业营养师,统一科学搭配制定带量食谱,并每周公示。食谱显示每餐肉、蛋、菜含量,根据季节、学生口味不断更新。定期召开带量食谱座谈会,开展就餐情况调查问卷,根据座谈会和问卷的反馈问题和建议,对每周带量食谱进行优化,适量补充牛奶、水果和杂粮,为学生提供营养均衡食谱。
统一用工标准,确保安全规范。学校食堂按照一定比例足额配齐食堂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由学校实行学期聘任制,学生家长优先选聘,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选聘时,必须有公安部门出具的无犯罪证明、健康证等有效证件,并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方可上岗。非营养餐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由学校选聘,实行劳务派遣。由校方通过询价竞价商榷的方式,选择劳务派遣公司,由劳务公司与食堂从业人员签订临时用工合同,负责发放从业人员工资、统一购买保险等事宜,有效规避学校用工风险。目前,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有从业人员1070名,其中学生家长366名,学生家长不仅参与帮厨服务,而且还起到监督校园食品安全的作用。
统一陪餐管理,确保饭菜质量。全县学校建立“三方陪餐”制度,定期邀请家长代表到校陪餐,平时校领导、教师每日轮流陪餐,监督食堂卫生安全、营养搭配及文明就餐。通过餐前检查、餐中观察、餐后反馈机制,收集意见建议并公示整改,同步开展食育课程。形成家校共管长效机制,促进饮食安全透明化管理,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目标。
统一经费管理,确保资金监管。为确保学校食堂资金安全,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资金实行封闭式管理,层层审核,对公拨付。学生自付餐费由各学校根据学生就餐情况统一收取,上交县财政局开设的代管资金财政专户,由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监管。每月根据学生实际就餐天数,由大宗食材采购配送企业提交申请,经学校、中心学校、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审核后将学生餐费据实拨付。县审计部门对大宗食材配送企业运营成本进行核算,严格按照公益性和微利性原则进行运营,让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食材上,吃到学生肚子里。
(商丘市教体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