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采用线上直播形式,带领全省高校师生回顾抗逆“达人”苏轼的曲折人生,解锁了一套有效的挫折应对指南。线上观看终端数量达13.6万,点赞量达81.6万,线下全省高校师生积极观看学习。
今天,和我们一起来看我省高校师生的收看情况和教师们的学习感悟。
收看情况
郑州大学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河南大学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河南理工大学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河南师范大学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河南工业大学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河南中医药大学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郑州轻工业大学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信阳师范大学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新乡医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安阳师范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安阳工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南阳理工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新乡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学习感悟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2024级辅导员寿好君
挫折是每一个人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过程,经历挫折、面对挫折、战胜挫折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中,三位教师分别从“面对挫折要形成成长型思维”“应对挫折的‘3I’方法”“如何妙改挫折,点亮多彩未来”三个方面还原了大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挫折场景,帮助学生如何提升自身的心理弹性,鼓励学生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熟练掌握和应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将挫折转化为教育引导学生的机遇,呵护学生的成长之路,使他们经历风雨之后见到更加美丽的彩虹,让青春之花冲破泥泞绽放得更加绚烂。
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团委副书记张雨薇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中,授课教师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镜,让我深刻体会到挫折在人生旅途中的意义。
回顾课程,“转变心态,构建成长型思维”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来理解挫折,让我们意识到挫折也是成长的契机;同时,“‘3I’法赋能,提升心理韧性”的策略,从具体操作层面为我们提供了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调适的能力。
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我将以更加细腻的情感和专业的技能,陪伴学生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道经历风雨彩虹,助力学生绽放青春之花。
河南理工大学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霍园园
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大学生活里,挫折已然成为成长途中无法绕开的关卡,它不仅考验着大学生们的心智,还切实塑造着大学生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聚焦大学生群体,深入剖析挫折和困难的作用,传授实用有效的应对之法,助力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次“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公开课旨在引导大学生积极看待困难和挫折,发掘自身优势,提升心理韧性。从“转变心态,构建成长型思维”“‘3I’法赋能,提升心理韧性”“妙改挫折,点亮多彩未来”三个角度,全面分析了成长型思维和“3I”策略,详细阐释了如何正确而合理地应对挫折。
如果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应该转换视角,积极应对,同时善于发掘和利用自身的品质、能力和资源,为自己所用,改变挫折与困难存在的形式,赋予它们积极意义,并探寻建设性的方法来解决它们。
正确认识挫折、学会应对挫折,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在挫折中寻找机会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正确应对挫折的方法和策略。大学生应当在面对挫折时,保持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以提高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积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河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王富贤
大学生处在由成年的人生转折期,面临的情况问题比以往更复杂,但他们应对能力还不足,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挫折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是怎么应对。若应对方式得当,就能从挫折中获得蜕变。本次“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通过案例、讲述、互动等丰富的呈现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指导。作为高校心理咨询师,我深切体会到心理科普的重要性,当学生遇到挫折而产生心理压力时,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应对困难和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此次公开课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心理教学工作中,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辅导员、动物科技学院“沐光”心理工作站负责人赵姝灿
通过观看“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自身的压力也得到了舒缓。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爱育爱的过程,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面对那些遇到挫折变得异常敏感而又深陷自我怀疑的同学时,我总希望帮他们走出困境,现在回头想想,这个过程也在疗愈自己。
妙改挫折,要相信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开。我们该像苏轼那样从容乐观,在逆境中坚守初心,被贬黄州依然能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身处泥泞,遥看满山花开;心中有光,自然无惧人生风雨。
关于成长,要立志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每个人都在不断探索中成长,成长过程中总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发现自身的优点,包容自己的缺点,转变自己的心态,肯定自己的存在。
河南工业大学辅导员蒋亚敏
“泥泞”是成长的试金石,它考验着我们的意志,磨练着我们的心智。本次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以苏轼的人生故事为导入,让我们看到这位历史上的大文豪在遭遇贬谪等挫折时,依然能保持豁达的心境,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佳作,这种在困境中绽放的精神之花,为大家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公开课深入浅出,从如何转变心态、构建“成长型思维”,到运用“3I”法赋能、提升心理韧性,再到采用冥想法、绘画思路图,引导同学们妙改挫折,点亮多彩未来。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旨在帮助同学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有效的方法去应对,从而在困境中找到成长的契机。
通过观看学习,我的内心满是触动与收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心理韧性,对于那些在泥泞中挣扎的同学,及时给予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同时,我也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他们书写绚丽的人生篇章。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慧泉书院育人导师孔德豪
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群体正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市场以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面对逆境,不少大学生显示出心理韧性不足、应对失措,甚至犯下错误。增强应对逆境的能力,是大学生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深思这一问题,回顾自己的大学经历,我认识到,现今学生们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我过去也曾亲身经历。面对挫折,我们从最初的迷茫无措,逐渐转变为积极应对,最终得以顺利跨越障碍。首先,保持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要坚信每一个难关都能够被克服;其次,在逆境中审视并提升自身能力,及时修正发现的不足;最后,要养成总结的习惯,从每一次经历中汲取教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从容不迫。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南乌拉尔学院辅导员彭源源
这堂以苏轼人生为蓝本的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让我深刻领悟挫折教育的本质是生命韧性的培养。课程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将古典智慧转化为现代心理工具。“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豁达教会学生重构认知,三起三落的人生轨迹恰是“‘3I’法则”的最佳注解。
作为辅导员,我更加意识到挫折教育不仅体现在方法论传授,还可以培养学生建立与历史对话的能力。当学生开始用东坡的“雪泥鸿爪”视角看待自己的失意,那些考研失利、求职受挫的经历,便化作了书写人生华章的墨迹。这也启示我们,要做文化基因的摆渡人,让传统智慧真正成为青年应对现实困境的精神铠甲。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心理辅导员张玉芳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始终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为育人工作的重要基石。本次“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令我感触颇深,课程以苏轼的人生智慧为切入点,通过“转变心态、‘3I’赋能、妙改挫折”三个维度的系统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技术有机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挫折教育范式。
公开课启示我,未来可从三方面优化工作:一是将历史人物案例融入新生适应性教育,通过“东坡诗词品鉴会”等活动增强文化认同;二是运用“宿舍心理互助小组”等载体,将“3I”法延伸至日常陪伴;三是建立“挫折故事大赛”等平台,引导学生将经历转化为成长财富。
本次学习让我更深刻认识到,辅导员既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也要成为心理技术的践行者。我将以此次课程为起点,继续探索“以文化心”的育人路径,陪伴学生在风雨中扎根成长。
商丘师范学院专职辅导员李宁娅
作为一名一线辅导员,在与学生们共同成长的时光中,我目睹了很多学生在面对挫折时陷入固定型思维的困境,将考试失败、感情受挫视为人生的终点。我也常常在教育引导方面感到困惑,但通过本次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的学习,我真正找到了突破困境的钥匙。
正如苏轼在《定风波》中所吟咏的“回首向来萧瑟处”的意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我在成长”来替代“我又失败”的叙述方式,通过“‘3I’法赋能”策略帮助学生认识到,即使面对困难挫折,也能将失败经验转化为未来职业规划的优势。当然,挫折教育不是灌输鸡汤,而是帮助学生建立“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认知。当代青年学子要像苏轼那样在困境中播种,即使遭遇挫折,也会将其长成滋养生命的绿荫。
黄河科技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周亚聪
通过观看学习此次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认识到,当代大学生面对挫折的焦虑,往往源于对“完美人生脚本”的过度执念。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之所以动人,恰因其展现了生命在破碎中依然蓬勃的韧性。挫折教育的核心目标不应停留在“如何让学生快速复原”,而需转向“如何培养其与不确定性共生的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计划进行以下实践探索:一是在团体辅导中,借苏轼的《定风波》创设“逆境叙事改写”活动,让学生在古今对话中领悟“逆境非绝境,而是认知跃迁的契机”。二是借鉴苏轼在困顿中创造的“东坡美学”,将写作疗愈、水墨共绘、戏剧表达等艺术创作融入挫折教育,引导学生领悟“诗意栖居于苦难”的生命智慧。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学工办副主任、辅导员、心理专干张东琳
“挫折不是人生路的终点,而是重新认识自我的起点。”观看此次公开课,我深刻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许多学生在学业压力、人际交往、个人规划等方面遇到困惑与挫折,但这些经历往往能激发出他们更大的潜力。
公开课中,主讲教师分享的案例和应对策略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强调,面对挫折时,首先要学会接纳,而不是逃避。挫折并非失败的标志,而是重新认识自我、调整方向的机会。通过积极的自我反思、寻求帮助和调整心态,可以帮助学生在挫折中找到新的目标和动力。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学业上的指导,更要成为他们心灵成长的引路人。通过耐心倾听、适时鼓励和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困境中找到希望。我愿陪伴他们走过这段艰难但充满意义的旅程,见证他们在风雨中成长,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安阳工学院心理专员、专职辅导员秦利敏
通过观看此次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收获颇丰。本次公开课借助苏轼曲折人生经历,围绕 “转变心态,构建成长型思维”“‘3I’法赋能,提升心理韧性”“妙改挫折,点亮多彩未来” 三部分展开,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供了新颖且实用的思路,也为我的辅导员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创新挫折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学生在面对人生的 “泥泞” 时,能够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南阳理工学院建筑学院辅导员侯潇
通过“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将传统文化智慧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价值。课程以苏轼逆境人生为脉络,围绕“绘制思维树”“‘3I’策略心理探索单”“妙改挫折”三大模块,为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启示我引导学生用成长型思维重构挫折认知,“‘3I’策略心理探索单”则让我明确了心理韧性培养的路径,通过团体辅导强化“I am”的自我认同,借助实践项目激发“I can”的潜能挖掘,联动家校资源构建“I have”的支持网络,形成韧性培育闭环。
此次学习让我更加坚定,心理健康教育要扎根文化、贴近生活,我将以专业与温情,助力学生在风雨中绽放生命的绚烂之花。
洛阳理工学院专职辅导员、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心理站站长张浩
作为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辅导员,本次公开课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养分,更让我看见了将传统文化智慧融入心理健康的可能。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生命境界,恰是当代青年需要领悟的挫折应对之道。
对于做好学生的挫折教育,我也有如下启发:一是将课程中的“成长型思维”转化为主题班会素材,如通过苏轼《定风波》诗词共读,引导学生建立“问题即课题”的认知模式,帮助学生将挫折具象化为成长路标。二是将“3I”法则转化为团辅工具,培养学生的诚信、才智和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三是以“挫折转化”理念指导实践活动,如开展“我的挫折变形记”主题创作,鼓励学生用绘画、微视频等形式重构挫折意义,效仿苏轼将困顿升华为艺术表达的智慧。
挫折教育不应止于危机干预,更要构建预防性心理建设体系,把课程精髓融入日常谈心谈话,建立学生心理韧性成长档案,在青年心灵的“蛮荒之地”播撒希望,让每次跌倒都成为向下扎根的契机,让学生跑出当代青年的好成绩。
郑州商学院体育学院辅导员仝燕平
在本次公开课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与心理教育融合的独特价值。通过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轨迹,学生们在古今对话中建立起对挫折的立体认知。当看到学生在“人生九宫格”活动中用“回首向来萧瑟处”重构自身经历时,我意识到文学意象对心理调适的催化作用。
作为辅导员,我认识到挫折教育不应止步于方法传授:一是构建持续浸润的成长生态,结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难,引导学生分析成长与收获;二是结合定期读书会,让学生在朋辈支持中深化课堂所学;三是教授学生应对挫折的情绪调适方法,积极面对挫折。我也更加确信,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在生命的泥泞中,培育出属于自己的精神根系。
河南工学院厚德书院辅导员闫冰冰
挫折是命运的试炼,更是成长的契机。听完“泥泞中盛开的花朵——大学生挫折应对”公开课,我深刻地认识到,帮助学生应对挫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正确的挫折观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挫折应对策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他却以乐观为舟楫,于人生低谷从容摆渡,“一蓑烟雨任平生”,将生活的苦涩酿成诗酒的甘醇。暴雨可以摧残娇嫩的花朵,却无法击败坚毅的青松。
对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不应自怨自艾、一蹶不振,而要把它当作砥砺意志的磨刀石。每一次挫折,都是在为未来的成功积攒能量。只要心怀希望,无论前方风浪多大,都能在人生的波涛中破浪前行,待云开雾散,迎接那长明的月光,收获属于自己的灿烂与辉煌。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辅导员王琦
我认真观看了“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深受启发。课程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境入手,结合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挫折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让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容易产生焦虑、迷茫等负面情绪。而本次课程强调的“接纳挫折、调整认知、寻求支持”等理念,不仅适用于学生,也提醒我们在日常教育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同时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学会求助。
此外,课程也让我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面对学生的困难,我们不能仅停留在问题解决层面,更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机制。未来,我会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升心理辅导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兼职教师沈松
我观看学习了“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受益匪浅。特别是课程中设计的绘画环节,让学生表达和展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将内心风暴具象化为斑斓画布,在颜料堆叠与线条游走间完成自我对话,这种沉浸式心理体验使“挫折”二字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分解、可重构的人生拼图。通过课堂绘画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科学认识挫折,要增强面对挫折的勇气,提升应对挫折的能力。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团总支书记冯晨晓
与学生一同观看“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获益匪浅。此次活动以苏轼的人生智慧为切入点,通过“成长型思维构建”“‘3I’法心理赋能”等模块,将挫折教育融入生动案例与互动体验,形式新颖、直击心灵。作为学院团总支书记,我全程关注学生反响,发现同学们从初始的好奇,逐渐转变为专注投入,在小组讨论中踊跃分享自身经历,甚至提出将编程思维中的“调试—优化”逻辑迁移到心理调适中的创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直面挑战的思维活力。
此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需打破传统说教模式。公开课设计的“挫折转化四步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将“挫败感”转化为“成长动能”,这种沉浸式教学法对理工科学生尤为有效。我注意到,不少曾因代码调试焦虑的学生,在活动后主动找我交流,开始用“系统迭代”的视角看待人生挫折,这种认知转变令人欣慰。
我更看到活动的深层价值:它不仅是心理健康课,更是价值观塑造课。当学生用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观照当下,用“3I法”中的创新力应对压力时,我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迸发的能量。未来,我将探索建立“心理韧性成长档案”,通过定期复盘、校友案例库建设等方式,让挫折教育成为贯穿学生培养全周期的暖心工程,助力学子在科技创新道路上既锻造理性思维,又涵养坚韧品格。
正确看待挫折,主动面对挑战和困难,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发掘自身优势,提升心理韧性,在生活的风浪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