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打造特色阳光课间 推动学生快乐成长
漯河市教育局深入贯彻国家“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持续深化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阳光体育活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体育格局,探索出具有漯河特色的“一二三四”式学校体育发展道路,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共有击剑、心意六合拳、空手道等体育大课间特色活动35项,品牌特色学校136所。
一、筑牢一个“责任链”,强化阳光大课间活动组织领导
构建“三级”管理网络。成立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市局党组统筹规划、县区局党组督导落实、学校党组一线主抓”的责任体系,依据全市现有体育设施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方案,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强力推进阳光大课间活动。
实施“三定”管理方案。出台《漯河市中小学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校长第一责任人、班主任组织者、体育教师指导者”的岗位职责,实行“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三定管理,形成师生全员参与的联动机制,确保了大课间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安全。
二、提升两个“驱动力”,激发阳光大课间活动创新活力
发挥课程改革驱动效应。坚持以课程改革优化改进体育活动形式,以打造空手道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为契机,在开展广播操、跳绳、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同时,积极把啦啦操、空手道等新兴体育项目引入体育大课间,进一步放大区域性体育赛事中心建设的综合效应。
凸显特色品牌驱动效能。积极开展漯河市阳光体育大课间展示推广观摩活动,实地观摩全市各中小学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场景,以品牌建设推动体育大课间更加丰富。例如漯河小学的奥林匹克操、空手道,临颍县南街学校的狮子舞、足球操,漯河高中的武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三、抓好三个“关键点”,确保阳光大课间活动实效
宣传好,让学生“走出来”。全市中小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阳光大课间活动倡议书,通过多种媒体宣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展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重大意义,使“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口号深入人心,让学生从教室中走出来,参与到阳光大课间活动中。
组织好,让学生“动起来”。组建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建立体育大课间活动制度,确定活动地点和时间。大课间时间,学校各个运动场所全部利用起来,击剑、网球、跆拳道、心意六合拳、轮滑等活动精彩纷呈,学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脚下有力。
防范好,让学生“放心来”。全面做好安全护航,建立查场地、查器材、查健康、备预案、备医护、备应急的“三查三备”机制,加强体育活动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创造健全的条件,确保学生活动安全。
四、夯实四个“支撑点”,强化阳光大课间活动长效保障
时间定量保障。组织实施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推进落实15分钟小课间班班有项目、30分钟大课间全校师生集体运动制度。
设施升级保障。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资金投入,近三年,投用资金5000余万元,新建扩建学校体育场地,增添体育器材,改善学校体育设施。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基本达到国家《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二类标准。
师资优化保障。按照小学每周16-18课时、中学每周12-14课时配备一名体育教师标准,配足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同时,积极组织优秀体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培训、基本功比赛等活动,2024年开展体育教师5类专项培训460人次。
督导问责保障。印发《关于对中小学生每天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坚持学校自查、县区监察与市局督查相结合,对于采取课表一套、实际一套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将全市通报,并追责问责,推动体育大课间活动落地见效。
(漯河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