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二三四”协同赋能 拓宽职业院校军士生培养新路径
近年来,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军民融合发展,适应新时代强军建设对定向军士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充分发挥全省国防教育模范高校特色优势,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逐步形成“双院联动、三能共育、四元融合”的军士人才培养模式,为推进职业院校军士生培养提供新范式。
“双院联动”实现通识与专才教育有机融合
“双院联动”即结合以“为国育才,为战育人”的军士培养目标,采用“书院制”士官学院和“教学院系”共同培养的方式,聘用部队退役军官担任士官学院院长和大队长,由教学院系副院长担任士官学院副院长,士官学院负责与部队定期沟通、共享信息,教学院系负责教学内容实施及更新,构建“双院联动”的矩阵式管理架构,打造强思想、练体能、常竞赛、创氛围的立体化育人环境。
学校通过“双院联动—矩阵管理”军民融合架构,发挥“书院”的特征,统一管理、统一进行军事训练、分专业教学,将士官学院与部队沟通的便捷性和院系教学的专业性有机融合,既强化了军士生的军政素养,也锻造了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实现专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了军地双方人才培养的适配性和军士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能共育”夯实军士生高素质之基
“三能共育”是在“智能”“体能”“技能”培养目标上,达成“一能一策”且互为支撑的“三能共育”德技融合育人方案和教学标准。结合部队需求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将军士生培养目标聚焦到智能、体能和技能,率先提出“三能共育”育人理念。
聚焦智能培养目标,学校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坚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红色课堂”、党史军史学习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实施党员引领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未来“兵王”筑盾工程,思想铸魂、文化润心,赋能成长。
按照体能和技能培养目标,学校聚焦“三个面向”的未来军士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能指挥、会管理、善组训、精技术”的军士生为要求,将队列和体能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设置比例,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开发教学资源、打造真实场景实训教学基地,以“3个同步1个示范”为实施路径,构建“崇文尚武”军事训练体系,推动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科目训练同步、基础体能训练与队列教学指挥同步、方阵组合训练与心理行为训练同步,组建示范班,对单个军人队列动作和班队列的训练科目进行统一规范,夯实军士生岗位技能基础,筑牢军士生召之即来政治根基、来之能战体能根基、战之必胜技能根基。
“四元融合”提升军士生能力与岗位匹配性
“四元融合”是指军队与地方资源相融合、竞赛与教学组织相融合、线上数字化和线下产业化相融合、共性和个性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组织策略。学校立足部队岗位技能要求,组建退役军人任教官和校内“双师型”教师共同承担教学和组训任务的师资队伍,利用校内实训场地和驻地部队军事训练基地强化军士生岗位技能和体能。定期组织技能大比武,将竞赛技能点、竞赛标准融入课堂教学,赋能军士生身披荣誉入伍、文武兼备。充分利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实施混合式教学,提升军士生培养成效。依托书院制管理培养平台优势,关注军士生的个性和共性培养,建立个人特长档案,根据特长成立若干个微型协作共同体,在夯实共性培养基础的前提下,开展专长培养。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