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西亚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 构建“四联五共式”育人新路径

2025-04-01 15:35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郑州西亚斯学院立足应用型定位,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为导向,自2019年以来,相继与5家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共建6个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四联五共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路径,构建“专业共建、资源共创、平台共筑、人才共育”的生态体系,破解“学用脱节”,实现“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型,形成“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


  “四联”驱动:构建产教融合四梁八柱


  学校以“产教无缝联结、育人全程联手、资源跨界联通、校企深度联姻”为实施路径,构建全链条协同育人体系。


  产教无缝联结。在产教融合专业的选择上,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主动对接河南省“7+28+N”主导产业群,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区块链工程、新文科专业建设,形成“行业+学校+企业”的育人机制,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无缝联结。


  育人全程联手。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软通动力信创产业学院、世纪鼎利5G通信产业学院、顺丰供应链产业学院、新华三新商科学院、数字技术产业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实现了企业从学生入学教育、学业规划编制、基础课程学习,到专业课程与实验实习实训、能力拓展及创新创业指导、促进高质量就业等全过程深度参与。近三学年,企业教师主讲各类课程257门。


  资源跨界联通。在学校提供各类优质办学条件的同时,企业提供优秀的行业工程师、实验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符合先进行业标准的课程资源、丰富的项目案例等,实现“小课堂”与大产业的跨界联通。企业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等有机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中。近三学年,校企共建河南省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校企合作立项编写教材7部,校企共建课程10 门。


  校企深度联姻。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在机制体制上的创新,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2022年,在省市政府支持下,学校与软通动力集团合作举办数字技术产业学院,实施混合所有制“院办校”改革试点,致力于培养适应数字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采取“校中厂”模式组织教学和实验实训,实行“校园+产业园、教室+实验室、课程+实战项目、教师+工程师、学生+预备员工”双元育人模式,可独立行使人权、事权、财权。2024年,学校数字技术产业学院获批河南省重点现代产业学院,5G通信行业学院获批省级特色行业学院。


  “五共”育人:深化产教融合落地机制


  通过校企“共制培养方案、共建‘双师’团队、共设实践平台、共管教学过程、共促学生就业”,形成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将产学研用合作落到实处。


  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行业(职业)能力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将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训与实战项目对接、教学与生产流程对接,培养产业(行业)急需人才。


  共建教育教学团队。每年百余名校方教师赴企业培训与实践,取得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派驻近百名工程师驻校任教,与数百名企业辅导教师、项目课题指导导师和校内教师组成“双师型”团队,共同教研、管理与评价学生学业,以“1企业导师+5学生”小组模式开展实战化教学。


  共同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对接行业能力标准,把课程建在生产线上,开发跨学科交叉、项目驱动、问题导向、综合性课程群。企业投资建设实验实训室,校企共建192个校外实习基地,学生深度参与企业研发与生产流程。


  共同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合作企业常年派管理人员驻校,校企合作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运行、质量监控、教学评估、教改研究等工作。


  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建立就业联动机制,校企合作企业自培自用,共同开展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组织“一对一”“一对多”就业服务。


(郑州西亚斯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