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实施“一·七七”工程 持续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一·七七”工程为抓手,以创建职教本科为目标,七抓七提升,开拓职业教育新局面。
聚焦一个目标着力构建学校新发展格局。学校深刻把握“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战略内涵,锚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推动科技创新中彰显育人价值。围绕“一体两翼五重点”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持续全力推进“双高”校建设,奋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抓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学校坚持以产业思维办职业教育,专业对接产业,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在学校已开设的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13个专业大类的59个专业基础上,精准服务郑州产业发展需求,强化校院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方向,推进“2+4+5”专业群体系建设,持续重点建设3—5个省内同类院校先进专业群。
抓名师培育工程,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柔性引才力度;加强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科研团队的选拔、培养和建设工作;加强国家级、省级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培育力度;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聘用管理工作;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抓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设工程,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学校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特色,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扎实推进“超硬材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数智丝路电商产教融合共同体”,着力打造国家示范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聚焦行业紧缺高技能人才开展联合培养;加快建设教育部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职教工场;加快建设“超硬材料及制品省级工匠实验室”“河南省金刚石材料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与行业企业联建高品质技术创新平台,不断深化合作交流,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强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力度,积极探索开展优势特色专业与本科高校合作办学模式,力争在学生联合培养上取得突破。
抓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升办学条件水平。学校大力推进东校区教学实训综合楼、学生宿舍楼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西校区建设,进一步拓展学校办学空间,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优化学校综合服务平台;扩容改造数据中心机房,持续建设全国性信息化标杆学校;持续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健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监测处置机制;推动新技术与课程建设全方位融合,优化教育教学信息化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
抓规章制度建设,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学校以强化制度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科学民主决策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学校把2024年确定为“制度建设年”,把2025年确定为“制度建设深化年”,全面梳理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抓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构建科学完备、统一权威、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办学重心下移,进一步激发二级学院工作活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规范化的薪酬调整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抓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职工思想政治水平。学校加强校园文化规划和研究,整体布局校园人文景观,完善学校形象识别系统;注重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校园;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强化对校内外文化宣传阵地的管理,扩大对外宣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争创全国文明单位;持续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育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教育家精神、“工匠精神”等,用红色基因教育、激励师生;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文化活动,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
抓基层党建工程,提升干部能力跃升。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以党建高质量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全面推进学校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各方协同、合力运行的“四责协同”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合力。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