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中盛开繁花!一起来看这堂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4位教师的备课心得

  3月26日晚,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在线上开展,线上观看终端数量达13.6万,点赞量达81.6万。全省各高校积极组织师生在线观看,大家深入学习,热烈讨论。

  4位教师是如何备课的?又有哪些收获和感悟?一起来看。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路晓英工作室主持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路晓英

  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如同影子般无法避免。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业上的失利、情感上的失落还是求职中的失败,都可能成为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为此,此次公开课中,我们紧紧围绕引导大学生积极看待成长中的挫折,发掘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学会主动应对挑战和失败展开,帮助学生将遭遇到的挫折转化为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滋养生命开出最美丽的繁花。

  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教学团队多次进行集体备课,最终确定用花朵在泥泞中生长作为挫折中成长的象征,将公开课主题确定为“泥泞中盛开繁花”,引入备受当代年轻人关注的抗逆“达人”苏东坡及其相关词句,奠定了本次公开课的整体基调,有助于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让学生汲取到前人应对挫折的智慧和力量。教学团队中每一位成员,充分践行让学生“心灵上有感触、思想上有提高、行动上有转变”的教学理念,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一个个的精心设计、一句句的反复推敲……准备公开课的过程虽然有些艰辛,但结果也值得期待。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路晓英工作室核心成员、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尹晓琳

  此次公开课,我主要负责讲授成长型思维的部分,最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将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包括课堂互动、小组讨论、案例模拟等,旨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成长型思维的力量,还用苏东坡的实例,展示在不同情境下,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是如何积极面对挑战,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我希望通过这些环节,能够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勇敢地拥抱变化,不断成长。

  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让我惊喜。在互动环节,当学生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学习困境时,我敏锐地捕捉到他语气中的挫败感,用“文科思维是独特资源”的视角帮助他重构认知,看到他眼神一亮的那一刻,我感受到教育真正的意义——不是灌输答案,而是点亮可能性。课程结束后,有学生私下跟我说“原来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这句调侃让我欣慰——他们已开始用成长型思维解构固有认知,这正是我希望种下的种子。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路晓英工作室核心成员、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职教师孙锋

  在备课过程中,我不断反思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真实压力和困境,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焦虑、自我价值认同和自我评价等问题。哪些问题是可以通教学活动助力学生解决的?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并应用到挫折解决过程中?

  经过认真查阅、比对资料,最终我选择了《3I法赋能 提升心理韧性》这个内容。我认为“3I法”作为提升心理韧性的有效工具,不仅是一套方法论,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呈现。讲课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将理论框架与学生的实际挫折相结合。通过“挫折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聚焦优点”“寻找社会支持系统”“寻求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3I”策略战胜挫折,这种体验式教学设计,让抽象的心理韧性提升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这次心理健康公开课的备课经历让我明白,心理韧性教育的本质是赋能而非保护,是教会学生在风雨中跳舞,而非仅仅为他们撑伞。期待在未来见证学生们从“知道”到“做到”的转变,这将是我作为教育者最大的欣慰。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路晓英工作室核心成员、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张梦真

  接到备课任务时,我深感责任重大,这不仅是一堂课的讲授,更是引导学生正视挫折、积极面对生活的宝贵契机。本节课的精髓,在于将挫折应对的理论与学生的实际挫折经历紧密融合,旨在让学生不仅深刻理解理论,更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地运用。

  为此,我精心挑选了舒缓的音乐,设计引导语,通过音乐放松冥想,引领学生静心回顾曾经的挫折体验。这一环节,既是对学生情感的细腻呵护,也是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

  随后,我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课堂上习得的新视角重新审视挫折,并将其改写为充满希望和正能量的故事,同时,鼓励学生以画作为载体,将改写后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出来,既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也进一步强化了赋予挫折的积极意义。

  此次活动不仅让我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为学生拨开心灵的迷雾,指引他们走向更加绚烂多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