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同学:小C,校园里的花开了,我们一起去拍照吧!
B同学小C,天气这么好,周六我们宿舍一起去春游吧?
D同学:小C,今天下午没课,我们去体育馆打羽毛球吧?
C同学:可是……可是我好像提不起劲儿,好烦啊,我只想一个人在宿舍待着......
室友们看着低落的小C同学,有些不解:明明春光明媚,为什么小C却像被困住了脚步......
其实,最近像小C同学一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一些同学反映,随着春日渐暖,万物复苏,自己反而还有些“丧”,被负面情绪包裹着,好像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什么都不想做。而且,调查发现,每年3-5月份也是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高发期,抑郁症、双相情感障感、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复发率相比其他季节显著增加。
这些看似“反常”的表现,并不是简单的“矫情”,而是我们的情绪在换季,从而出现了“季节性情绪失调”。
“季节性情绪失调”学名为“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是一种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情绪障碍,通常表现为在特定季节出现抑郁等症状,而在其他季节慢慢缓解或消失。大多数的SAD为秋冬型,也被称为“冬季抑郁症”;也有一部分SAD为春夏型,而且这一现象呈上升趋势,不容忽视。
两类SAD在具体成因和症状上还是有差异的,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来看一看这两类SAD有哪些区别吧。
成因对比:为什么换季会emo
激素与神经递质
很多激素与神经递质都对情绪有重要影响。如褪黑素可以影响睡眠;血清素能调节情绪稳定,其水平低可能导致抑郁;多巴胺与愉悦感和奖赏机制相关,影响动力和注意力;去甲肾上腺素影响警觉与应激,过高则会加剧焦虑;内啡肽能产生愉悦感和减轻疼痛等。激素方面,皮质醇水平过高会引发焦虑,催产素可促进信任和亲密感等。这些物质在不同季节受光照、温度等影响会发生相应变化,一旦失衡,就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
光照与生物钟
随着冬季转入春季,日照时间一天天变长,导致大脑分泌的褪黑素大量减少、生物钟紊乱,容易出现失眠、早醒、“春困”的现象,造成抑郁、焦虑的情绪。尤其在夏季,日照时间过长,天气炎热,更容易导致情绪失控、暴躁易怒。相反,秋冬季节,日照时间过短,褪黑素分泌增加,则容易出现嗜睡、起床困难、精神不振等现象。
温度与环境
进入春季,气压变低,空气湿度增加,温度变化幅度较大,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合成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情绪波动。另外,春季还有一大“情绪杀手”——花粉、粉尘过敏,各种过敏原带来的身体不适也会导致情绪问题。然而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有些地区雾霾天气较多,会导致人体内调节情绪的血清素水平较低,心情自然好不起来。
认知方式与敏感性
心理学家认为,主导我们情绪的并非事件或环境本身,而是我们对此产生的认知和想法。同样看到“秋风扫落叶”,有的同学会想到叶子的枯萎、生命的逝去,感到凄凉和难过;而有的同学却会想到正是枯黄的叶子装点成了金色的秋天,落叶也可以作为肥料发挥余热,从而感到欣慰和开心。另外一些同学的身体对温度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也会比别人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
症状表现:季节性emo信号有哪些
换季emo调节攻略
戒掉不规律的生活方式
“报复性熬夜”“没早八不吃早饭”“非必要不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使一些大学生变得日益“脆皮”,身心抗压能力下降。因此,一定要及时调整饮食和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睡眠方面,尽量保持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每天睡7-8小时,睡前将刷手机换成看书、正念冥想,保持稳定的生物钟有助于调节情绪。
饮食方面,保持健康且均衡的饮食,早饭一定要吃好,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春夏季节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秋冬季节多吃含维生素D的食物,适当进补牛羊肉,避免过度摄入碳水化合物。
运动方面,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慢跑、游泳、八段锦等,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让人快乐的神经递质分泌,改善消极情绪。
大自然是最好的疗愈师
前段时间比较流行的“公园20分钟效应”,指的是每天哪怕只在公园安静待上20分钟,也能够让人感到更加快乐。
所以,不管什么季节,情绪不好时,都可以汲取大自然的力量来自我疗愈。比如说,可以在太阳光温和的时候,去学校的小公园走走,利用“光照”提升体内的血清素、维生素D的水平,降低抑郁情绪。
同时,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微风习习,这些大自然对于感官的刺激也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紧张和压力,身心获得放松。
不批判,允许发生,等待飘过
当别人在追赶春天的热闹,而你却闷闷不乐时,不要担心,不要自责,没有哪个季节要求我们必须开心,要允许自己有“不一样的情绪”。
当坏情绪悄然而至,不要批判他,静下心来,看看坏情绪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或许是提醒你需要给紧绷的神经放个假,或许是提醒你需要奖励辛苦的自己一顿美食。
当我们的内在需求被满足时,所谓的坏情绪自然会消失。所以,我们要允许一切发生,学会接纳情绪的变化,静静等待乌云飘过。
当然,还可以通过正念冥想、记录情绪日记、向好朋友倾诉、使用合理情绪疗法等方式来应对换季情绪波动。但是,如果连续两周都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无法自我调节,一定要及时告知辅导员或心理老师,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在春天感到难过,不必自责,请允许一切情绪发生,找到科学应对方法,让心中的嫩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期专栏作者
南阳理工学院数理学院团委书记冯清
工作室简介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余瑞玲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余瑞玲工作室是河南省教育厅遴选审核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名师工作室。成员由工作务实、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理论素养、较强教学科研能力并对此项工作有浓厚兴趣和丰富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组成。工作室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本着立德树人、专业引领的教育宗旨,构建“家校协同心理育人”体系,提供全面系统可行的家校协同心理育人操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