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罗山县:聚焦四条主线齐发力 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近年来,信阳市罗山县始终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兴教之源、育才之本、强教之基,聚力“引进、管理、培育、保障”四条主线,持续深化教师队伍改革,不断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才根基。
“引进”为先,不断充实队伍力量。坚持政策引领。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出台《罗山县教育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意见》等一批导向鲜明的“引才”政策举措,确保人才招引有力有效。拓宽招聘渠道。采取自主招聘、校园招聘、招才引智招聘、公费师范生培养、特岗教师招聘、考核考查等多种方式引进教师,全面简化招聘流程,提升招聘质量。近两年,共引进教师636名。深化队伍改革。全力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制定中小学教师交流调配办法,优化轮岗、交流、结构补缺等举措,推动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2024年以来,大力实施任期满两届(或满6年)“管理”为要,不断夯实队伍质量。建强干部队伍。制定并印发了《罗山县公开选聘中小学副校长实施方案》,首次公开选聘9名城区中小学副校长,为教育发展储备年轻人才,进一步健全校长工作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和活力。选优班主任队伍。建立健全班主任准入条件、成长渠道和待遇保障制度,聚力培养一支师德师风好、专业素质高、人员结构佳的班主任队伍。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着力提升班主任核心素养和育人水平,有多名班主任脱颖而出在省、市获奖。加强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和主持人培养,充分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规范教师队伍。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罗山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明晰了师德、管理机制、评价标准、职称评定、常规管理、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队伍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培育”为重,不断提升队伍实力。健全培养体系。成功申报县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项目,组建了县级培训师团队,遴选了“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及教师发展学校。2024年共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1.19万余人次,培养中原名师1人,省级名师10人,省级骨干教师55人、学科带头人6人,创建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培养市级名师13人,市级骨干70人。丰富培训方式。学校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不断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动力。特别是“青蓝结对”工程中,新老教师“结对子”“教法子”“压担子”,通过展示、诊断、汇报的模式,使得新任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快速成长。选树先进典型。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师德典型选树活动,充分挖掘县域内的先进典型,通过多种平台开展师德先进典型巡展,用身边的事去感染身边的人,引导广大教师全面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保障”为本,不断激活队伍活力。全面减轻教师负担。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实行白名单管理,并进行总量控制,未列入白名单的事项一律不得进校园。同时,面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社会事务进校园准入标准,明确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的审批报备流程,形成“全员参与、全员监督、人人负责”的良好局面。全面落实政策待遇。着力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按时足额发放乡村教师岗位补贴、生活补贴,全面落实教职工体检和寒暑假定期疗养等制度,先后在142所学校建设了1154套拎包入住的教师周转宿舍,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全面营造浓厚氛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24年县委、县政府对评为“罗山名师”“罗山名班主任”“罗山名校长”的教师,给予每人5000元的奖励资金。信阳市先定教育基金会先后开展“圆梦行动”和“追梦行动”,共计投入捐赠资金4840.9万元,2024年首次设立“罗山县先定名师奖”,给予10名高中先定名师每人10万元的奖励,“尊师重教”氛围蔚然成风。
(信阳市教体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