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云眼”守后厨 “智链”护三餐
校园食品安全不仅是学生健康的基石,更是教育的重要起点。周口市将“校园餐”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科技赋能、完善监督机制,构建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3月13日,一场聚焦“校园餐”安全的现场会在周口市扶沟县拉开帷幕,通过实地观摩、交流经验、专题部署,对“校园餐”进行探索与创新,着力打造“校园餐”高质量管理周口模式。
“明厨亮灶”映“云端” 守护学生每一餐
3月6日一大早,沈丘县第一初级中学的食堂后厨一片繁忙景象。智能摄像头如“天眼”般将食堂后厨工作人员清洗、烹饪的每个细节实时传向“云端”。此刻,远在市区的周口市教体局监管终端屏幕上,显示着周口市2000多所学校食堂后厨的实时影像。
这方寸之间的“明察秋毫”,源自“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的全面铺展。目前,该市每一个学校的食堂都装有多个摄像头,将食堂后厨的操作过程实时直播。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公安系统“雪亮工程”、周口市教体局官方网站、周口数字校园安全监管平台,随时查看学校食堂后厨动态。
目前,周口市所有学校食堂后厨“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全覆盖、在线率两个100%。这意味着,周口市所有学校食堂后厨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透明化、可视化,时刻接受社会监督。
平台“智管”更精细 美味健康全呈现
如何保障学生吃得好?扶沟县用一条“硬规定”给出了答案:学校必须保证不低于学生餐费总额的65%用于食堂采购原材料。
只要伙食费都实实在在用在了餐饮上,学生自然能吃得好、吃得健康。在这条规定的保障下,扶沟县每一所学校食堂的餐桌上,新鲜蔬菜、优质肉类等食材成为“主角”。
为了实现对这一比例的把控,该县对“财务共管系统”进行创新,彻底改变以往学校餐费管理的模式。学生餐费通过银行缴费小程序直接缴纳至共管账户,资金支出由供应商、学校、县教体局、银行四方共同核对确认,最终由多方监管的教育餐饮清算中心支付。这一举措不仅有效防范了廉政风险,更确保了每一分钱都能用在实处。
制度已然确立,那么如何确保采购环节的透明与真实?答案就藏在“智能收货系统”的科技力量中。智能化称重设备如同一位严谨的“守门员”,每一种食材都被精准记录,数据实时上传至平台,与阳光采购系统无缝对接。验收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电子签收单,订单、配送单、收货单、结算单“四单合一”,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闭环。各个环节均实现数字化运行,从农田到餐桌,每一斤食材的来源清晰可溯;从采购到结算,每一分钱的流向透明可见。
扶沟县每一所学校的大门口,都贴着一张大大的二维码,它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将家长、学生与“校园餐”紧密连接,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学校的“阳光公示平台”便跃然屏上,“校园餐”的每一个细节——从食材采购到烹饪过程,从每日食谱到资金流向等都清晰可见,真正实现了“阳光下的每一餐”。
这得益于扶沟县智慧教育2.0平台的加持,食材采购等数据随时可查,AI智能分析营养及安全性,时刻守护着学生“舌尖上的安全”。食堂后厨工作人员每日进行健康自检,数据同步上传平台,确保每一位接触食材的工作人员身体状况都符合健康标准。
尽管扶沟县的智慧餐饮管理模式实施未满3年,却实实在在取得了显著成效:食品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学校食堂及配送环节的违规操作得以杜绝,后厨环境与加工流程得到极大改善;资金流向透明化,采购流程更加规范;师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五餐”监管全链条家校共育谱新篇
孩子在校是否吃得好、吃得健康?这是每一位家长最牵挂的问题。为了打消家长的疑虑,周口实验学校成立了由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为了当好校园餐饮安全的“守护者”,学生家长不定期开展突击检查,从食材新鲜度到食堂后厨环境卫生,从操作规范到菜品质量,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们全程参与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建设、食品安全监管、早中晚餐询价和餐食质量改善等工作,真正实现了“零距离”监督。
近年来,该市全面实行“五餐”监管机制(即厨师试餐、校长陪餐、师生同餐、学生评餐、家长监餐),为校园餐饮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满意度测评活动,加强对供餐企业、供货商、管理人员的评价监督,连续两次满意度低于80%的,实行退出机制,确保服务质量不打折扣。这一机制的实施,不仅能够及时监测到学校食堂运营中的问题,还能迅速响应、高效解决。
在“五餐”监管机制下,学生吃的每一口饭,都要经过三道严格的“安全关卡”:饭菜烹饪完成后,首先由厨师试吃,确保口感和味道达到标准;接着由专职安全员试吃,严格检查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最后,由负责人试吃,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饭菜才能端上餐桌,供学生食用。此外,每一餐的菜品都会留样备份,保存48小时以上,以备后续检测和追溯。
在监管过程中,该市严格执行“四个最严”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周口市教体局联合相关部门以“四不两直”方式,常态化开展检查,对食材溯源、加工流程、留样管理等环节,实行“零容忍”监督,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周口市教育体育局联合相关部门,每月随机抽检“校园餐”样本,对“校园餐”中的各种食材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确保学生在吃饱、吃好、吃安全的前提下,吃出营养、吃出健康。
学校食堂焕新颜 安全防线稳如山
2024年,该市出台《周口市学校食堂提升标准》,督促指导基层学校从食堂功能分区、厨房设施设备更新、餐具与厨具更新、就餐区域管理、清洁设施配备、仓储设施配备、安全设施配备、“三防”设施配备、用电用气设施改造等十个方面改善食堂基础设施。
以郸城县汲冢镇第四初级中学为例,食材等货物送达后,会依次经过储藏、冷藏、清洗、加工等环节,再经烹煮送至热菜区,区域分明,布局合理。全新的消毒柜、冰箱、蒸锅、脱皮机等设备一应俱全。为了满足新设备的供水供电需求,该校对水、电线路进行了全面的增容换新。食堂所有通往后厨的门均装设了挡鼠板,工作人员定期对食堂进行大扫除和消毒处理,确保食堂环境整洁卫生。
郸城县汲冢镇第四初级中学积极引入先进的智慧校园AI阳光餐厅系统,对食品加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存储。学校、家长和县教育体育局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摄像头查看到食堂后厨工作人员的操作情况,实现了对食堂的全方位监管。
2024年,全市投入3300多万元,改善学校食堂1160所;引进节能、高效、环保新型设备2000多套;780所学校食堂改造污水排放系统,实施室内粉刷和修缮;826所学校扩大学生就餐空间,合理布局就餐桌椅。
(周口市教体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