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教育局:全域全员推进“大比武” 深化育人方式“大变革”
近年来,南阳市教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域全员“大比武”为抓手,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转变质量增长方式,实现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站位,深刻把握教育改革“指挥棒”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和中小学《课程标准》,南阳市制定了《南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试行)》,重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三个层面明确了课堂评价标准,树立“千学万学,让学生学会自学;千教万教,让学生学会互教;千问万问,让学生学会发问”的理念,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练就发现问题的慧眼,养成创新的习惯,最终形成创新的品质。以班会课这个“小切口”解决德育“大问题”,让学生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爱国、爱党,从而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和创新的“种子”,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理想信念的创新型人才。
二、选准载体,倾心打造教师成长“大舞台”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改革的实施者。南阳市聚焦课堂、紧盯教师,2022年春期启动“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把“课堂”和“教师”有机统一起来、紧密联系起来,力争通过5年的市、县、乡(镇)、校四级联动,全市所有教师全参与、所有学段全覆盖、所有学科全涉及,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以赛促优,在全市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创优、校校出彩”的课堂教学改革热潮,培育出一批改革先进学校,选树出一批改革标兵,储备一批精品课程,实现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缩小县域、城乡、校际在质量上的差距,逐步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南阳市坚持学科课堂观摩与学科高手“打擂”相结合,坚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师生“减负”相结合,坚持赛课与校本教研、集体备课相结合,分层次、分时段按照教学计划稳步推进。通过全方位活动,促进广大教师学业务、练真功、强素质,争做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探索者和推动者,真正实现课堂高效益、学习轻负担。鼓励县市区、乡镇创新“练兵”形式,提升教师的热情和参与度。
三、完善机制,全力注入质量提升“动力源”
南阳市不断完善“大比武”活动的推进机制,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市级赛课分赛区、分学科进行,评委由市、县(区)教研员和随机从评委库抽取的一线教师组成,教研员评分占30%,一线教师评分占70%,真正把参与权和评议权交到一线教师手中。所有市级赛课现场抽题、借班上课、现场打分,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所有参赛教师特别是偏远教学点的教师都有出彩的机会。从2023年秋期起,“大比武”活动向新入职教师倾斜,新入职3年内的教师占到市赛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一大批年轻教师在“大比武”中快速成长。
完善结果运用机制。各级各类优质课、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的评选认定都要从“大比武”获奖人员中产生;“大比武”的成效和教师评先评优挂钩,和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的认定挂钩,和校长办学治校水平也就是校长职级认定挂钩,和集团化帮扶效果考核挂钩。市赛结束后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教研员进行一次集中点评、做一场学科专题报告、赛课一等奖教师分享一次个人成长故事、结集印制一本“大比武”优胜者成长故事集。同时,组织各学科“大比武”优胜者按学段到外地名校观摩学习,让会改革、能改革、改出成效的好老师行走在全国教育的最前沿。
建立奖励机制。设立1000万元的“牧原教育基金”,专门用于奖励市级“大比武”优胜者,以一线教师为主,涵盖“大比武”成绩优秀的县市区教体局局长、主管副局长和科长、教研机构负责人,乡(镇)中心校校长、业务副校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业务副校长。目前,南阳市已经向4605名优胜者发放奖金379.5万元。
(南阳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