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新县:全力打造“点链网” 全心守护校园安全
信阳市新县教育系统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打造“点链网”,全力护航校园安全。
清单化推进补短板,消除隐患“风险点”
新县教体局从一个个具体的“点”上,及时化解整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校园安全管理做到“细、勤、实”。
“细”即把“关键少数”捞出来,针对近几年校园安全发生的新动向,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建立学生成长台账,与公安等部门联动,明确特殊家庭的学生信息,明确责任人,一生一策,细化关爱帮扶方案。把安全隐患找出来,联合公安、市场监管、住建、交通、应急、消防等职能部门,开展督查全覆盖,对排查发现的问题隐患逐一研判,列出隐患清单,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实行挂账销号。
“勤”即安全会议勤开,通过班子会、班主任会、全体教师会、班干部会、风险研判会传导安全压力、严明安全任务,推行“日研判、周调度、月总结”。安全问题勤讲,教体局逢会必讲安全,学校活动常讲安全,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和家访活动,提升风险预警能力、矛盾风险化解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厚植安全意识,形成安全素养。安全隐患勤查,法治副校长每月两次到校全面检查安全,各职能部门分业务督查安全,局机关“定期督查和随时抽查”,学校“周自查、月上报”。
“实”即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实行销号管理,先后投资300多万元,维修改造食堂电气、屋顶老化43个;投资100多万元,加装寄宿制学校消防楼梯12部;投资600多万元,对5所公办幼儿园的烟感喷淋系统、消防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加大学生宿舍改造力度,投入500余万元,对5所学校近1000间学生宿舍进行了改造。
网格化管理夯底板,压紧安全“责任链”
新县县委、县政府层面建立涉教涉生安全会商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抓,县委常委会会议部署,将校园安全纳入社会治理“四大行动”,实施校园关怀关爱十大行动,定期听取校园安全工作汇报。
各职能部门、各乡镇层面,建立校园安全协同体系。食药监局对校园食堂实施定期抽检、日常督查;文广旅局对校园周边网吧、KTV等娱乐场所严治严管;全县法治副校长、夜间巡逻全覆盖;属地党委、政府建立校园安全管理责任清单和联动机制。社会层面,成立学生膳食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护学岗管理,每所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普及安全常识。教育部门层面,局领导负总责、局班子成员包片、机关中层干部包乡、校(园)长包校(园),坚持安全“一把手”负责、“一岗双责”“一票否决”等“三个一”,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学校层面,从校长到教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格,做到每个学生至少有一名联系教师对接牵手。制作校园安全图谱,以不同颜色标注提示安全风险隐患类别和等级。
数字化赋能创样板,织密校园“防护网”
学校推广人脸识别系统,投入80余万元为全县46所中小学校安装学生请销假人脸识别系统,通过刷脸验证,实现班主任、监护人、门卫点对点闭环管理,堵塞失控漏管。一键式报警系统全覆盖,5分钟实时响应,部门联动、全程跟踪,高效整合安保、医疗、消防、教务等资源,校园安全管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建设智慧宿舍,投资180余万元,在县高中等7所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学校建立智能化宿舍管理平台,整合物联网、大数据和AI技术,进行安全管控、能源管理、生活服务和行为分析,自动提醒宿管员晚归、未归学生姓名,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服务”转型。“明厨亮灶”无死角,投入118万元,将全县62所学校65所食堂“明厨亮灶”视频全部接入省“舌尖安全网”,教师、家长会用“舌尖安全网”小程序进行实时监督,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看得见,学生身心健康有保障。“雪亮工程”对接“天眼”,扩大校园“雪亮工程”覆盖面,投入60余万元,新增摄像头300多个,做到校园视频监控无死角无盲区,切实强化校园周边治安防控、综合治理、服务管理,构建立体交叉的综合安全网。
(信阳市教体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