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深耕思政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

2025-03-13 15:08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不断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机制,加快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努力培育时代新人。


  强化组织保障,筑牢育人根基


  该院党委强化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工程来抓,成立学院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确保“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工作责任的有效落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该院党委书记、院长带头讲开学第一课、国旗下的思政课、形势政策课,领导班子带头听思政课、讲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增强本领,担当重任。


  深化教学改革,筑牢育人阵地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政育人体系。该院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快构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课程全覆盖,积极推进“三进”工作,全方位推进“以课堂教学为根基、网络教学为补充、实践教学为拓展”的混合交互式立体教学体系,推动新思想铸魂育人。


  发挥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该院通过集体备课、学情调研、专题教学等方式,聚焦教材重点、热点问题以及学生思想疑惑点,深入推进“问题导向式”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全覆盖的学科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此外,该院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活动,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大课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引育结合,建大建强思政队伍。该院组建了包含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在内的三支专职队伍和一支兼职队伍,为“大思政课”提供坚强师资保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特邀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并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形成专兼结合、相互协同的育人合力。同时,聚全校之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引进人才,近三年共引进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4人,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师生比为1:343;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中研修、培训、考察和学术交流制度,组织思政课教师赴贵州、韶山、杭州等地开展国情实践研修活动,实现教师队伍思想教育全覆盖。


  注重实践育人,打造思政“大课堂”


  该院积极拓展“学校课堂+社会课堂+网络课堂”三维育人模式,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内涵,以研学为抓手,将思政“小课堂”有机融入社会“大课堂”。


  聚焦校园“主阵地”。立足高职实际,培育形成了具有高职针对性的思政课多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着力打造“学前心理学”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校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在此基础上,该院开展“大思政课”建设暨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围绕“六个一”教学模块,一场思政课实践教学公开课展示、一次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选、一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展、一场“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比赛、一场“大思政课”建设成果展演、一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讨及学术交流系列活动,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大课堂,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亮”起来。


  聚焦社会“主路径”。深化思政“行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铸魂育人。该院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整合思政课课程资源,协同仰韶文化博物馆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在陕州区庙洼村,学院把田埂当课堂,请驻村第一书记做导师,推出乡村振兴“定制”思政课,让乡村振兴成为大学生服务社会宝贵良机。


  聚焦网络“主战线”。该院积极探索网络思政育人新模式,坚持用数字赋能思政课建设,构建“新媒体+育人”模式,通过“砚池新马说”公众号开辟“思政微课”“必学新知”等专栏,积极构建以学习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协同发力的网络育人矩阵,通过微课、短视频等多途径构建数字化思政课堂,让党的创新理论充盈高校网络育人空间。通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公开课展示、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比赛等活动,提升网络思政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协同多元力量,构建育人共同体


  该院始终坚持把思政课教师培养作为思政课建设的大事要事来推进,坚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引育结合、双轮驱动”,打造全域范围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与三门峡市教育局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平台。该院强化服务溢出效应,积极投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率先建立三门峡市首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通过一体化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展示、第二课堂开发、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校本教材建设等多方面联合行动,不断巩固大中小思政课育人共同体。


  与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共建马院平台。与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型智库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录制《喜迎党的二十大 砥砺奋进新征程》社科普及微视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系列微视频。


  与三门峡黄河大坝、三门峡市博物馆、方志馆、刘少奇故居、函谷关等场馆共建研学平台。在校内筹建以“四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仿真体验中心的基础上,与10余家场馆签订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通过“馆”“课”融合、引生入馆、场馆联动、校际合作,开展了“行走的思政课堂”和“展馆里的思政课”等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实践,促进研修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实例,着力发挥红色资源集群效应,释放红色资源育人效能。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