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淇县:打出“组合拳”让体育课火起来、学生动起来、校园乐起来

2025-03-12 09:27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为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保障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两小时”的要求,春季学期开学以来,鹤壁市淇县各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纷纷“加时”,通过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延长课间活动时间等举措,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让操场成为成长乐园,让运动成为校园时尚。


  完善作息时间,规范课程设置。根据新措施调整课程表,确保每天至少开设1节体育课,并将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确保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两小时,让学生们身上有汗、脚下有力、眼里有光,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防止教学内容碎片化、随意性。


  加强师资配备,开足开齐课程。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构建“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学校压减超标超量文化学科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杜绝“阴阳课表”。举办不少于2个项目班级或校际竞技性比赛,每名学生每年至少参加1次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形成“校校有特色、人人有项目、班班有队伍、月月有比赛”的学校体育新格局。


  盘活场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各校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利用有限场地资源,巧妙安排不同年级的体育活动,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满足各年级学生的锻炼需求。朝歌街道办文化路小学错峰使用操场、走廊等场地;淇县前进小学在校园内精心设计连廊、生态园等,并打造体育器材共享区,确保学生活动空间充足。


  加大器材投入,激发学生兴趣。各校积极购置多样化活动器材,满足学生需求。淇县同济小学配齐乒乓球、足球等传统器材,引入匹克球、轮滑等新兴运动工具;淇县朝阳小学设立“共享器材角”,鼓励学生自制简易器材,增强参与感;淇县文庙中学邀请民间艺人教授打陀螺、抖空竹,课间穿插一分钟跳绳PK赛等,来点燃学生的运动热情。


(鹤壁市教体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