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智慧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中原工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要求,激活高校人才科技优势的“智慧引擎”,因地制宜开展系列精准帮扶,助力确山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技兴确山”开启科技振兴新篇章。学校集中电子信息、纺织、建工等优势学科与科研资源,通过科普帮扶及校企合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落地。承办“2024年智能终端与芯片研讨会”,组织来自全国智能终端与芯片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其中国家级人才22名)到确山半导体智造产业园实地走访调研,为乡镇科技工作者及一线工作人员举办科普论坛,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纾困解难。召开校地企三方协同会议研究解决确山稻秆资源再利用的困境,组织科研骨干重点研发稻秆转化卫生用纸、提取制作可纺织纤维、建筑新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化预计可帮确山县新增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科技赋能为实现乡村振兴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塑建确山”勾勒乡村振兴新宏图。学校发挥建筑类设计学科专业优势,助力建筑产业升级与乡村社区建设协同共进。面向确山县全县征集设计需求,组织百余名师生开展实地调研,确定了3个镇(街道)6大类16个子项目的初步设计思路并形成设计方案。建设“稻香留庄VR云展馆”,在三维虚拟场景中真实展示稻田公园文化和景观,助力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发挥科研优势,采集确山县废矿石、尾矿、工业废渣等进行实验研究再生骨料混凝土,挖掘其潜在价值,促进资源再生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通过一系列建筑规划设计,让乡村振兴更有“内涵”、美丽乡村建设更有“颜值”。
“艺启确山”闪耀文旅融合新光芒。学校通过设计赋能,协助确山县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以地为纸、以稻为墨,在确山县留庄镇赵楼村千亩稻田上打造集稻田艺术、观光荷塘、稻草雕塑、民宿休闲、采摘美食为一体的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选派艺术设计学院126名师生围绕“乡村旅游、传统村落景观节点、民宿改造、村史馆”等开展48个设计项目,70多套设计方案、效果图、施工图免费交付确山县使用,有效解决了乡村振兴中“规划难”的痛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与创新为题,针对稻乡源大米、竹沟镇新美润香菇、小提琴特色产业等20余种农贸、特色商品量身定做品牌升级及企业地域特色形象方案,有力推动现代乡村生态农业与文旅产业的发展。
“法润确山”绘就法治建设新画卷。学校法学、知识产权专家教师,通过法务帮扶,开展知识产权精准帮扶和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立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针对确山县半导体产业园产品线的研发和保护、专利申请等给予实质性指导。开展“商标兴企、商标富农、商标强县”主题宣讲培训,运用著作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行政、法律手段,对确山县“打铁花”等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再创作,挖掘文化产品新价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运用专利政策、法律手段帮助确山县域夏枯草、艾草等中医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相关技术专利申请,增强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组织优秀学生社团及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对留守儿童开展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系列的法治帮扶为确山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基层法治水平提供护航。
“点亮繁星”开启艺术启蒙新旅程。学校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美术教学和创作指导为主,为乡村儿童艺术素养提升,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支撑。建设有美术公益教育互联网平台和微信小程序,为乡村小学建设美术特色课程、特色班级、特色小组。各类公益课程资源在平台上进行资源共享,让孩子们可以在线学习绘画技巧,参加线上活动、参与课程反馈。线上构建了星空教室,为小学生提供个人展示空间,记录个人成长及展示个人作品。线下与当地小学联合建设“星空美育基地”,以社团兴趣班的形式开设服饰美劳特色课程,免费提供课程材料、课程指导。利用学校优秀师资,通过线上和线下定期对基地教师开展师资培训及学术交流,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美育教学水平。
(中原工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