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 融入大局 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的新导向、新要求,积极推进学校从首轮“双高计划”建设注重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转向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大战略,主动立足区域、融入大局,努力作出职业教育应有的贡献。
一、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提升核心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现有54个专业,与河南重点产业匹配度较高,对许昌五大产业发展方向中的智能电力、品质消费、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四个方向的支撑度较高,服务许昌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紧盯河南和许昌产业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做到以产定教、以教促产,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本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大力推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双高校”建设优势,全力推进建设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加快构建“中职—职业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各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衔接、能力培养、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一体化设计,全面提升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供给能力。
全面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紧密围绕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等,积极参与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等,不断畅通技能人才实现持续提升的成长渠道,全面服务好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二、坚持走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之路,培养一流人才,勇担立德树人光荣使命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深入研究人民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一核心问题,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办对学生负责任的职业院校,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根铸魂。持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贯通起来,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坚持技能为重。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通过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全面参与企业化实训、顶岗实习、技能大赛等活动,磨炼专业技能,培养核心素养,让学生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让更多企业、家长了解职业教育、认可职业教育、选择职业教育。
坚持全面发展。注重将美育、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和技能支撑。
三、坚持走党建引领、风腐同治之路,营造优良生态,推动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师生至上、发展至上,坚持依法办学、民主办学、科学决策,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校训、校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持续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教育部党组“对标争先”和省委教育工委“三级联创”党建工作计划为抓手,持续推动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不断深化“党建+”工作模式,培育党建特色品牌,打造一批示范带动效应强的党建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辐射带动全体师生奋勇争先、竞相出彩。
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生态。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持续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确保党员干部教师心无旁骛“干成事”、清清白白“不出事”。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努力营造多劳多得、有为有位、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良好生态,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教育强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