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美育浸润”行动深耕 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近年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积极探索“高校+乡村”的协同育人新模式,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乡村美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构建美育课程创新体系,形成美育浸润教育新格局。学校积极对接高校美育浸润行动教育教学改革需求,致力于构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美育品牌。为此,搭建了包含两模块(音乐、美术)、三系列(非遗文化、文创产业、名师工坊)、四维度(师资、实践、硬件、助学)联动的“2+3+4”美育课程体系。这一创新体系不仅涵盖了美育的各个方面,还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为乡村学校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美育资源。通过项目的深入实施,学校与乡村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开发符合乡村中小学实际的美育课程和特色美育课堂,努力形成一套具有时代特征和专业特色的美育浸润教育新格局。
美育资源精准整合,助力乡村教育脱贫攻坚与振兴发展。学校成功地将高校的美育资源引入乡村学校,实现了“造血式”帮扶。通过服务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有效推动了乡村学校在美育教育方面的发展,为教育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同时,学校结合河南地方特色,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并举办了各种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乡村学校的美育教育内容。此外,学校艺术与设计学院还针对地方乡村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助力农产品品牌推广以及乡村振兴。
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共建帮扶学校互认的师资团队。学校组建来自校、行、政、企各方的专业化师资团队,包括资深教师、外聘专家、职教专家等,职称结构合理,满足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改革需要。通过创新教师培养进修、选聘、师徒结对等机制,全方位构建高校对口帮扶乡村教育研究与实践共同体,形成了共同推进精准帮扶的工作格局。
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实施个性化教学改革。学校制定了个性化美育教学改革方案,结合当地艺术特色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乡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美育课程。同时,创新美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开发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课程,丰富乡村学生的艺术体验和学习内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数字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大力推动校内外艺术活动双向延伸,创设美育浸润体验情境,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让美浸润心灵。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不仅提升了乡村学生的审美素养,还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实践与服务并重,联动高校师生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与深化合作。志愿服务团队在致力于支教活动的同时,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为乡村农产品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创意与实用性的包装设计等实践活动。他们深入乡村,了解当地农产品的特色与优势,结合市场需求与审美趋势,为农产品量身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包装设计。学校进一步加强与乡村学校的合作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定期派遣师生前往乡村学校进行支教活动,并提供持续的美育资源支持。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师生的多方面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还为乡村农产品增添了新价值,提升了其市场认知度和销售量,促进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和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洛阳科技职业学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