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四新”举措领航 构建全方位宣传新格局

2025-02-20 15:59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把握主基调,调动全校各方力量、各方资源,形成了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管共抓的大宣传工作格局。


  理念新——树立“新媒体+”思维


  学校将宣传工作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创新性地形成了“新媒体+党建”“新媒体+教育”“新媒体+文化”等一系列融合模式,有效增强了宣传效果。


  学校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特点,通过系列主题党建活动的图文、短视频等报道形式,生动形象地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为学校的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依托“新媒体+教育”模式,开设党的理论、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网络文明、文明礼仪、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题内容,推出了多期原创内容。同时,依托医学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施“线上教学+项目实践”混合教学,在专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推动新媒体育人工作向纵深发展。


  学校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积极推广校园文化,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果。通过发布校园文化活动预告、精彩瞬间回顾等内容,吸引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参与,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此外,学校还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文化交流和互动活动,为构建多元、包容的校园文化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队伍面貌新——打造全员参与的新媒体生态


  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反应灵敏、特色鲜明的宣传骨干队伍,成立融媒体中心,同时打造品牌学生融媒体团队,形成了全校协同一致的“一盘棋”工作格局,构建起“学校、部系、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四级纵横联动矩阵。学校不定期举办宣传工作培训班,邀请业界专家学者,围绕媒介素养、校园新媒体运营技巧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宣传队伍授课,提升宣传工作队伍的整体素养。


  扶持成立各类校园媒体和融媒团队,成立了大学生融媒体中心,承担传递信息、发布资讯、反映学生声音等重要传播任务,打通思政教育工作“最后一公里”,凝聚青年力量,壮大丰富新媒体育人队伍。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包括融媒体概论、采访与写作、活动选题与策划、网站运营、微博运营、微信公众号运营、短视频运营、直播运营等课程,引导学生以青春视角讲述学子好故事,传播学子好声音,实现校园优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设备技术新——提升新媒体账号影响力


  学校搭建虚拟演播室,装备高清摄像机、融媒一体机、演播灯光、收音调音台等,集成了色键技术、虚拟现实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互动功能,融合了多项先进技术,能够带来多样化的虚拟场景和灵活多变的节目形式,显著提升了宣传作品的观赏性和吸引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集创意、制作与传播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


  建设融媒体管理系统,实现“策、采、编、审、发、传”于一体的工作机制,整合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园网等传统媒体以及“两微”、官方抖音等新媒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实现校内各级媒体、采编人员和内容采编的管理融合,加强对媒体内容的监管与引导,确保了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的落实。


  学校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AI等新媒体技术,以生动活泼的表达、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学术知识、校园文化活动转化为更加生动、直观的内容形式,丰富了宣传作品的内涵与表现力,更显著提升了其吸引力和传播力。


  运行机制新——构建高效新媒体工作矩阵


  学校构建了集微信、微博、视频号、抖音号等“多平台、多维度”的新媒体工作矩阵,打造新媒体“中央厨房”。强化平台建设,合理布局新媒体,以“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青春澍青”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和“澍青学工”学生工作部微信公众号为中心,打造新媒体育人品牌。“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各平台间信息资源的互通与共享。根据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色、受众群体特性等不同,围绕校园资讯推送、校园文化传播等主要方向,打造一系列宣传精品。


  主动设置议程,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先声夺人,积极对外讲好学校故事,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回应师生的关切和疑问,积极收集意见和建议,提升新媒体平台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增强了学校新媒体账号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