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关于遴选2025年“国培计划”
“省培计划”等项目承担单位的通告
教师〔2025〕35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做好2025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规划要求和我省“省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工作规划,现就做好我省2025年“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项目承担单位遴选事宜通告如下: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建设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全面落实“十四五”教师培训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以农村骨干教师、校园长和培训者专业发展为重点,深入推进五级教师培训资源整合融合,引领推动县域教科研训等教师发展资源一体化建设,健全教师选育用评机制,稳步提升基础教育学校校本研修质量,全面推进教师培训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全省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素养和业务能力,以教师培训高质量助推教育发展高质量。
二、项目设置
(一)“国培计划”项目设置。2025年“国培计划”设置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重点区域领域帮扶培训、市县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农村校园长领导力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专题项目培训六大类培训项目(附件1)。同时,持续支持31个“国培计划”项目县(2024-2025年)建立县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项目县自主设置项目见附件2)。“一对一”精准帮扶对象为遴选确定的160所(含联合申报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在省内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帮扶下,高质量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有效支持教师在职在岗专业发展。个别项目将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审核通过的《河南省2025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规划方案》进行调整。
(二)“省培计划”项目设置。2025年“省培计划”设置县域高中教师新高考适应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河南省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监考教师培训项目、河南省国家教育统一考试评卷教师培训项目3类(附件3)。
三、项目申报条件
(一)“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须是我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具有对应学科领域),并具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的能力,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应符合《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教育系统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相应证明材料作为申报书附件一并提供。
(二)申报“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市县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农村校园长领导力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集中培训项目的单位,项目原则上须在本单位所在地组织实施。
(三)“国培计划”自主选学项目原则上由省内外高校或培训机构申报承担,应有自主选学智能研修平台、丰富的课程资源库,需提前与自主选学项目县(附件4)联系对接,协同研制申报方案。“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由入选我省教师培训基地的中小学幼儿园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申报承担,每个申报单位最多申报承担3所帮扶学校,需提前与帮扶学校(附件5)联系对接,研制针对性较强的实施方案。送教下乡项目由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申报承担,须整合当地教研、电教部门师资、政策等资源联合申报,不能联合申报者不予受理。
(四)“国培计划”项目县教师培训项目(送教下乡、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除外)由省内外高校申报承担,申报单位须提前与项目县进行对接,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方案。申报单位须独立或最多联合1个省内外高校申报承担项目县的所有教师培训项目(送教下乡、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除外),通过协同创新,帮助项目县建立县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每个申报单位最多申报3个项目县的项目。为避免不同申报单位多次重复调研,项目县可统筹所有申报单位同一时间对项目县项目进行申报调研,做好项目论证工作。
(五)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培育项目为持续性项目,由2024年承训单位研制2025年度培训方案报项目办备案。省级名师培育对象培育项目申报单位须是省外知名高等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监考教师培训申报单位须是在考试招生领域具有专业研究的知名高校、国家或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国家教育统一考试评卷教师培训申报单位须是河南省内国家教育考试省级评卷点或有组织大规模评卷工作经验的高校。乡村教师学历提升工程为持续性项目,由河南开放大学协同有关单位研制2025年度培训方案报项目办备案。
(六)县域高中教师新高考适应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申报单位须是我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且承担过省级以上高中教师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培训项目(须出具有关证明),具有丰富的高中所有学科教师新高考适应能力培训在线课程资源,在线研修平台功能完善,要建立一支覆盖高中所有学科的由高校专家、教研员和一线名师名校长组成的常态化专家指导团队,采取同步在线或异步在线形式,对每所高中进行不少于3次的校本研修指导,对高中教师进行全过程、伴随性专业研修指导,提升县域高中教师适应新高考能力,提高县域高中校本研修质量和水平。
四、项目申报要求
请各申报单位认真研读2025年“国培计划”申报指南(附件6)和“省培计划”有关项目申报要求,有针对性制定培训申报方案。
(一)精准设计培训主题。申报单位要遵循教师校长成长规律和成人学习规律,以不同项目参训学员专业发展为中心,利用专业的调研工具,从学员发展需要、培训对象岗位职责分析、区域教育发展需求、国家教育政策要求等多个角度,运用问卷调研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岗位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分层分类开展培训调研和需求分析,提升培训对象画像的精准性,将培训主题聚焦到学员工作和学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上,确保培训主题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前沿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
(二)精准配置培训内容。申报单位要围绕培训主题,以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为引领,突出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统筹配置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业务能力培训师资和课程。要将利用河南教师网络学院开展通识课目培训纳入培训方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史”教育、教育家精神、师德师风、科学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融合教育、幼小衔接、少先队工作等作为培训必修内容,按照不低于60学时的要求,指导教师注册并于培训期间自主完成学习,学时计入培训总学时中,集中培训环节不设或少设相关培训内容,已经参加过以上通识课目培训的老师不安排重复学习。中小学教师培训要聚焦落实新课标,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主,推动课堂革命。幼儿园教师培训要聚焦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围绕提升幼儿园教师“七大能力”,推动科学保教。校园长培训要聚焦落实校(园)长专业标准,提升校园长依法治校能力、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要开发与主题方向一致的异步在线优质课程,支持教师参训期间拓展学习。要结合乡村教育跨学科教学、复式教学等特点,提供多学科线上培训课程供教师集中研修期间选学。
(三)精准选择培训方式。申报单位要聚焦提质增效,根据培训课程类型特点,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采取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情境式、体验式、任务驱动式等方式,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推动教师培训与教师日常教研、教育教学的衔接与融合,确保教师有成长感和获得感。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要创新实施线上线下融合一体的混合培训,支持教师泛在学习、常态研修。集中培训天数包含学员报到和撤离天数,报到和撤离天数不得超过1天。要以任务驱动的形式,采取重点跟踪与全员跟踪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等方式,根据项目特点实施3-6个月的训后跟踪指导,指导参训学员开展返岗实践和校本研修,对完成跟踪指导任务的教师,由承训单位按要求给予参训教师30学时的继续教育学时,推动学以致用、知识迁移和培训成果转化。
(四)精准实施质量管理。申报单位要积极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研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参训教师训前、训中、训后全过程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建立训前深度沟通机制,让参训教师提前了解培训主题、课程设置、授课专家、学习要求、管理制度等项目内容。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大数据,精准记录教师培训信息,对教师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适时提供反馈和跟踪指导。
(五)精准预设培训成果。要严格按照不同项目的成果要求,指导参训教师成果的产出、汇集、评价与转化,生成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用得上的精品课程资源。要根据项目实施实际情况,分类打造一批自主选学、“一对一”精准帮扶、送教下乡、教师培训团队培育与使用、选育用评机制等培训成果,并将培训成果凝练模式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六)精心研制申报方案。申报单位要严格按照我省2025年项目实施要求,扎扎实实开展需求调研,设置明确具体、可测可达成的目标和预设成果,研制基于主题、分层分类的精准培训方案,按要求认真撰写并提交项目申报书。申报书一旦出现照抄照搬、抄袭拼凑等情况,将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该单位2025年项目承担资格。
五、工作安排
(一)信息发布。2月20日前,在省教育厅、河南省教师教育网等平台发布通告。
(二)提交申报书。各申报单位登陆河南省教师教育网下载《项目申报书》,并于3月5日下午18时前通过河南省教师教育网“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提交加盖单位公章的项目申报书扫描版(PDF格式,须以“项目名称+单位名称+学段学科”命名)。
(三)组织评审。3月15日前,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申报单位方案进行综合评审。
(四)细化方案。3月25日左右,召开2025年“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管理者高级研修班,组织承训单位与项目县深度对接,针对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共同细化并完善项目方案。
(五)组织实施。4月1日前,根据专家组评审结果和本公告规定,复核各入围机构实施方案,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并按程序组织实施。
未尽事宜请与以下人员联系:
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联系人:张会敏,电话:0371-69691953。
李社亮,电话:18638663566。
河南省“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联系人:尼珊瑜、范友静、付宁娴,电话:0371—58525091、52525571、58525573。
2025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