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多元协同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近年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实践“协同创新、联动发展”的“大思政”育人模式,依托不同主体、丰富资源、多元实践开展特色育人活动,不断提升思政育人水平。
一、成立中心 形成合力
学校高标准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中心由学校党委统筹协调,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负责,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统战部、教师工作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心理健康中心等部门通力合作,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工作资源,发挥协同优势,注重内涵发展,一体化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性研究型工作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着重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着重承担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咨询服务,着重搭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协作平台,着重促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互动交流,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学术、工作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
二、如盐在水 同向同行
学校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打造教学内容亲切、教学方法亲和、教学手段亲近、任课教师亲仁的“四亲”思政课堂,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共同体”的理念建构思政课的教学关系,注重师生双向交互,形成共生共存、相互作用的教学共同体。合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新使用传统教学技术和手段,以合作教学理论为基础,将师生合作、师生共建思想贯穿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构建以“情感认同”为核心的,课前师生合作备课、课中师生合作上课、课后师生合作评课的思政课“新型合作教学模式”。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同时,学校持续推进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创新实践。以专业教研室为基础,全校思政课教师广泛参与、密切协作,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联合建立40个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形成高度融合、门门讲思政、人人讲育人的良好局面。
近两年,学校先后建成包括党章学习教育中心、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实践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和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在内,总面积1700平方米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学校原有的商圣苑、校史馆和豫商文化馆,共同构筑了“一苑一中心,两馆三基地”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日常教学、师生主题教育活动、对外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创新载体 文化育人
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促进思政教育和社团活动有效融合,提升第二课堂育人实效和学校整体思政工作水平,学校积极开展“社团思政”工程,将思政教育和社团建设无缝衔接,打通学生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社团思政”探索建立“1+1”模式的社团指导教师配置方式。在学生不分专业、因兴趣聚集的前提下,配置1个专业指导教师和1个思政指导教师,在不干预专业及兴趣学习成长的同时,强化思政元素的融入。专业指导教师把稳社团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政指导教师把稳社团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双管齐下,完善社团活动融合思政元素的应用实践。
建设“一社一品”,打造社团思政活动品牌。“一社一品”是指每个学生社团打造一个“活动思政”品牌,注重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和品牌活动的融合,打造社团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核。
学校扎实开展各类素养活动,举办了“见信如晤”——跨时空对话革命先烈主题活动、“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网络知识竞赛活动、“巨浪青年·思想引领”思政辩论赛活动、“永远跟党走 建功新时代”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红动青春 我心向党”首届红色故事讲述大赛,“我心中最美的校园一景”摄影大赛、“学法、知法、守法”微视频大赛等多项全校大型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增强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
四、强化特色 实践育人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安全教育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入育人工作,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聚焦消防知识学习,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学校将“安全和劳动教育周”活动与“消防宣传月”活动紧密结合,面向全体学生持续开展消防演练、消防培训和技能考核,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消防安全知识,还提高了应对火情火灾的应急处突能力。
聚焦急救知识普及,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安全和劳动教育周”活动期间,学校充分发挥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举办急救知识讲座、急救技能培训,并将心肺复苏等技能纳入学生常态化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理论学习、实际操练和大比武考核,学校学生全部掌握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急救,学会急救为人人”。
聚焦劳动精神培育,营造崇劳尚技环境。学校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通过总支书记讲劳动观、专职辅导员讲劳动精神、劳动委员讲劳动要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学校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评选一批学生为“劳动之星”,激励广大学生见贤思齐,树立“崇劳尚技”的校园新风尚。
聚焦劳动实践创新,构建知行合一格局。“安全和劳动教育周”活动期间,各二级学院成立学生安全隐患排查组、节能减排检查组、特殊任务突击队等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每天对学校各区域进行巡查并填写排查日志。学生巡防员排查校内消防设施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墙砖安全等重点区域,排查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及时处理占用消防通道、卫生死角等问题,建立工作群,学生及时上报问题,坚持“零报告”,职能部门实时处理并反馈结果,形成“争做经贸劳动者,当好经贸安全员”实践格局。
聚焦职业人才培养,强化准职业人素质。学校创新性将“安全和劳动教育周”活动与校本商文化特色和职业素养培育相结合,创立了“虚拟物业管理公司”,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
学校积极加强体育思政课程建设,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育德,努力构建“阳光体育”新路径,彰显体育课程思政价值,开创“以体育人”的新局面。学校共开设篮球、羽毛球、排球等14种体育选修课程,开设特色赛艇运动专业,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品质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举办“荧光夜跑”“迎新比赛”“经贸体能比赛”等阳光体育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增进交流、放松身心、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建成大学生活动中心,规格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为在校生提供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场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