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发现科技力量、感受时代变迁,畅想家乡未来、书写青春篇章。河南学子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活动,围绕“了解掌握新技术”“推介家乡美食美景”“打卡家乡地标建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在新浪微博平台参与#青力青为豫见未来#话题讨论,书写自己的实践故事。
下面,和我们一起看商丘师范学院学子以青年的朝气“豫”见未来。
在生活、学习、科研等场景中了解或掌握、运用新技术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了解到河南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中原粮仓”,是中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近些年,河南在农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国内首款无人驾驶拖拉机的研发。该拖拉机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拖拉机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播种、施肥、除草等农业作业,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
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中人力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还有效提高了作业的精确性和作物的产量。无人驾驶拖拉机的成功研发和应用,标志着河南省在智能农业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全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商丘师范学院韩雨菲
推介家乡美景美食
豫西南腹地,伏牛山怀抱中,五朵奇峰如佛手擎天,托起河南南阳的灵秀诗篇。这里峰峦是丹青妙笔,云雾是素绢轻纱,绘就一幅“奇峰抱碧落,云海生莲花”的山水长卷。
时维冬月,五朵山风景区披素裹银,恍若太虚仙境。晨雾未散之际,九龙湖烟波浩渺、澄澈如镜,两岸霜柯垂玉、寒汀缀雪,画舫轻泊,似浮游上清,桨声欸乃间惊起白鹭翩翩,漾开漫天星斗;暴瀑峡素练悬冰,飞湍凝为玉龙蟠柱,溅珠化作璇花漫舞,泉咽石冷,磴道敷琼,履冰而行,泠然有姑射仙姿;万福宫金顶耀雪,紫气萦檐,钟磬声穿云裂玉,香篆袅袅,与彤云共舞;祈愿纷纷,偕朔风同升。
冬游家乡南阳五朵山,非惟观物候之奇,实可涤凡心而近自然之道矣。
——商丘师范学院王启苑
每当提起家乡河南郑州,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对美食的热爱与自豪。在众多令人垂涎的特色小吃中,烩面和方中山胡辣汤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郑州的烩面,面条筋道滑爽,汤汁浓郁鲜美。每一口都蕴含着家乡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那宽厚的面条,搭配着醇厚的骨汤和各种鲜美的配菜,仿佛能瞬间唤醒味蕾,让人沉浸在美食的世界中。而方中山胡辣汤,更是郑州早餐中的一绝。它香辣可口,味道浓郁,一碗下肚,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胡辣汤中的食材丰富多样,有牛肉、面筋、木耳等,再撒上些许葱花、淋上几滴香油,简直是人间美味。
每当在外求学时,我总会想念家乡的这两道美食。它们不仅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更寄托了我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大家如果有机会来到郑州,一定不要错过这两道令人难以忘怀的特色美食。
——商丘师范学院 刘天宇
打卡学习家乡地标建筑
寒假期间,我和朋友共同参观了商丘博物馆,通过讲解员深入浅出的讲述,我收获颇丰,深感“文韵传南北,通衢贯古今”。
商丘地处河淮之间、鲁豫之界,据山河之利,自古以来就是中部平原与东部齐鲁地区、南部江淮地区之间来往交通的枢纽。商文明在此奠基,汉家王朝自此龙兴。从楚吴七国之乱到安史之乱,睢阳城岿然屹立。北宋时的商丘是出入汴京的水陆码头,是名臣云集、文士荟萃的文化中心。它记录了高栋通衢、舟车天下的市井繁华,也目睹了金兵南下后的国耻家难。乱世的战火,黄河的浊流,一次次无情侵袭,它却总能顽强新生。
商丘也是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我们今天仍能从独特的古城格局中,感受到商丘地区自古以来深邃而智慧的文明之光。
——商丘师范学院郑册
我的家乡安阳汤阴,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坐落于此的岳飞庙,承载着人们对岳飞深深的敬仰与缅怀。
进入庙内,首先看到的就是秦桧、王俊等五人的跪像。这几尊跪像,是历史对奸臣的审判,也是人们对岳飞遭受的冤屈的痛心,更能深刻体会到岳飞“精忠报国”的忠勇伟大。步入正殿,岳飞的塑像巍峨矗立,他身着戎装,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依旧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奋勇杀敌。殿内高悬贴金的“还我河山”匾额,气势磅礴。
安阳岳飞庙,不只是一座纪念性建筑,更是一座爱国主义教育的殿堂。它激励着后人传承岳飞的忠义精神,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捍卫正义与尊严,让“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情壮志能够流传万世。
——商丘师范学院 刘芯彤
志愿服务,展现青年担当
寒假期间,我在焦作市解放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参与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与成长。
在进社区慰问贫困户的活动中,我真切体会到了社会关怀的温度与重量。当我们带着载满心意的慰问品走进一户户贫困家庭时,了解到每一扇门后,都有一个不同的故事。他们虽不善言辞,却用真挚的道谢和湿润的眼眶,诉说着无尽的感激。那些场景深深烙印在我心间,让我明白,这些关怀对于在困境中挣扎的家庭而言,是何等珍贵与温暖的希望。
这次慰问活动,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意识到自己拥有的一切是多么珍贵,更激发了我想要为改善他人生活而努力的决心。
——商丘师范学院 王文卓
河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烈焰升腾,铁水飞溅,当1600℃的金色熔浆与夜空相遇,一场传承千年的非遗绝技在河南确山震撼上演。
这项源自北宋的“打铁花”,以匠人胆魄为笔,以苍穹为幕,绘就最炽热的星空画卷。老匠人赤膊上阵,柳木勺盛起沸腾铁水,奋力击向高空。刹那间,万千金珠迸裂,化作流星火雨倾泻而下。铁花如瀑,似牡丹盛放,似银河倾落,灼热与壮美在爆裂声中达到极致。
这不仅是河南非遗文化的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中原工匠精神的火种传承。打铁花承载着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景,以惊心动魄的方式,将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对技艺的追求,化作永不熄灭的文化之火,在新时代依然绽放夺目光华。
——商丘师范学院胡珅钒
近距离接触大国重器、感受科技力量
河南的大国重器彰显着科技力量,令人深感震撼。在能源领域,特高压输电设备是保障电力稳定传输的关键,将河南的电力送往全国各地,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农业方面,智能化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大显身手,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高效作业,助力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实现粮食丰收。
这些大国重器是河南科技实力的结晶,它们承载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也代表着河南在时代浪潮中的奋进姿态。身为河南学子,我们应从这些重器中汲取力量,努力学习,为家乡的科技进步添砖加瓦 。作为青年学子,触摸家乡的科技脉搏让我倍感自豪。从传统工业到智能制造的跨越,河南正以创新引擎驱动城市发展。我们定当传承这份匠心,用青春智慧为家乡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商丘师范学院闫治强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王頔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王頔工作室是由商丘师范学院首批支持建设的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辅导员工作室,2023年被评选为河南省省级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生态,以“质量建室、文化润室、特色强室”为工作方向,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和辅导员职业发展两个宗旨,不断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做法,打造浸润式育人学生工作品牌、实践服务育人品牌等“文化品牌”,“四个工程”建设有深度有特色,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上持续发力,助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