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六策并举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三门峡市压紧压实一把手责任,坚持尽锐出战,按照最严责任、最硬措施、最强保障要求,采取日排查、周调度的超常力度,从六个方面着力固本强基、前置防范,科技赋能、治理隐患,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全力筑牢区域校园安全防线。
从细从实增强安全素养。清醒认识当前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防踩踏、反欺凌、反暴力、反恐怖等专题教育,落实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一次的应急疏散演练要求。坚持“1530”安全教育模式,通过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养成安全习惯。
尽联尽配完善响应设施。持续完善全市校园安全双重预防(雪亮工程)平台,763所中小学幼儿园、4425路视频监控全部接入,实现市、县、乡、校四级无缝连接、信息通畅和数据共享,从源头上系统辨识管控风险。该市教育局率先筹措资金40余万元,为直属29个校区、35个校门口加装应急管理指挥系统48套,集实时监控、云台控制、应急喊话和违停播报等功能于一身,确保偶发事件及时处置、交通环境畅通有序、重大事项迅速应对。各县(市、区)正积极推进加装中。
深思深究健全防护制度。以省内外安全事故为镜鉴,把别人的事故当作自己的教训引以为戒,聚焦事故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举一反三,深入研究,逐个破解,遵循简便、实用、长效的原则,先后出台涉及校内交通、校园电动自行车和新能源汽车、燃气、午间留校生、宿舍、消防、防雷、用电、校园暴力和欺凌防范、校车和研学车辆等14个方面140条“硬措施”,环环相扣,推动基层学校全面提升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巧谋巧设改善接送环境。该市公安、教育等部门坚持“一校一策”,聚焦高峰期校门口周边安全,因地制宜设置家长等候区域、接送学生缓冲带。根据学校校门及周边50米区域内治安、交通环境实际情况,设置隔离栏(墩)或升降柱等硬质防冲撞设施。会同中小学驻地相关部门制定校园周边道路交通优化方案,支持三门峡市伯阳学校等具备条件者增开校门缓解接送学生交通拥堵现象。
错峰错时保障学生出行。全市各学校根据年级和课程安排,合理调整上课和放学时间,避免人流过于集中,减少学校门口交通拥堵,强化学生出行安全保障。落实门卫值班制度,实行高峰期校领导带班、教师执勤制度,严格外来人员出入登记,严查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进入校园,确保师生安全。成立自我防范和应急处置小分队,配置防刺服、1.6米防暴棍、防暴头盔“三件套”;设置“护学岗”,组建警察、保安、教师及家长志愿者等护学力量,统一配装护学防刺服、防割手套、催泪剂等“五件套”,共同维护治安秩序。
常巡常查消除安全隐患。严格实行安全防范网格化管理,严格实行学校各级领导包保联系制度,示范带动安全防范制度措施落地落实。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对本校教师进行编组,按照工作区域,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实现群防群治风格化。政法、公安、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全面排查各类涉校涉教矛盾纠纷,突出做好学校周边“六失一偏人员”“六类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全力打造学校周边“安全区”。
(三门峡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