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贸学院:积极构建“五位一体”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
郑州经贸学院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工作,紧紧牵住改革“牛鼻子”,将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覆盖全体学生,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本着“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彰显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团学活动、创新创业”为育人平台的“五位一体”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聚焦培育实践能力,建好社会实践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项目平台的实践育人功能,积极实施暑期“三下乡”、寒假“返家乡”、向基层报到、“出彩中原”、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新时代社会实践项目和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扎实推进校地共建、区域联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管理领导能力。所有本科生在校期间参与不少于4次实践活动,专科生在校期间参与不少于2次实践活动。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98支重点团队1000余名学生投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每年组织动员全校学生超1万人次进社区、进基层参与“返家乡”“向基层报到”等实践活动。2支团队荣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多次荣获河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2次荣获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一起云支教专项活动优秀组织高校和优秀宣传高校。
聚焦弘扬志愿精神,拓宽志愿服务平台。学校争取校内外资源,不断拓宽志愿服务工作平台,发挥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教育引导学生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培养热心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个人和集体积极开展学雷锋、爱心敬老、法律援助、暖冬志愿行、关爱儿童、暖心助研、无偿献血、校园义修、爱心捐衣、保护母亲河、义务植树、美丽校园建设、助力郑开马拉松等校内外各类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西部计划、乡村振兴计划等品牌项目,100多名毕业生志愿者到祖国需要的基层建功立业。学校60%的学生成为注册志愿者,每个班级团支部每学期组织开展不少于2次集体志愿服务活动,团员每人每年参与不低于20小时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会项目获评全国高校学生会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全国优秀项目”。
聚焦提升综合素养,丰富团学活动平台。学校坚持立足第一课堂,促进全面发展,持续打造“一院一品、一社一品、一班一品,学校统筹、一体联动”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和育人格局。连续3年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品牌项目创建工作,立项校院两级团学组织、学生社团品牌项目331项,结项317项。以二课学分制度为牵引,以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以二课品牌创建、社团文化月、社团风采展示周、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沙龙论坛、讲座报告各类二课活动和赛事为抓手,不断优化二课学分体系,提升评价质量,充分发挥二课文化育人功能,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均参加1个学生社团并获得社团二课证,60%的学生均有担任团学骨干的体验,每名学生均参与不少于6次文体社团活动。近年来,学校团学活动和学生社团荣获省部级以上荣誉奖励160多项。
聚焦培养双创能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学校围绕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创办企业体验等赛事或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三全育人”,一体谋划、协同布局,深化“双创育人”。学生在校期间均参加不少于2次创新创业类竞赛,大三之前每学期至少参加2次创新创业类活动。近年来,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双创竞赛,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聚焦增强劳动意识,开辟劳动实践平台。围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吃苦精神,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公益劳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美丽校园建设、宿舍教室卫生清洁、后勤岗位体验以及其他校内外劳动体验等活动。每名学生每学期参与不少于6次的劳动实践,每次时长不低于1小时。
(郑州经贸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