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扩优提质奋楫笃行

发布时间: 2024-12-24 16:44【浏览字号: 来源:

  南阳市第三中学创建于1905年,是一所百年名校。2018年,按照《关于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宛区教体文【2018】57号)》要求,成立南阳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下辖南阳市第三中学建设路校本部(紫竹林校区2021年与本部合并)、解放路校区(原南阳市第十八中学)、伏牛路校区(原南阳市第十七中学)、溧河乡王堂校区(原宛城区溧河乡第一初级中学)、溧河乡陈官营校区(原宛城区溧河乡第二初级中学),形成了“一校五区”的格局,共有教职工670多人,学生一万多人。近年来,集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跟河南省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步伐,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志行相融的学习者、运动者、实践者、担当者、创造者”为发展目标,守正创新,乘风破浪,狠抓“教师发展课程、学生发展课程、家校共育课程”建设,提高课堂“五育”融合水平,以特色活动铸育家国情怀,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和规范管理上狠下功夫。

  一、制度保障,点燃管理共生“引擎机”

  1.强化管理一体化。按照宛城区采取“名校+薄弱校”“名校+新建校”“名校+乡村校”三种模式组建特色教育集团思路,构建总校长负责制、教学教研协同制、名师名校长轮岗制、校本课程一体制、质量评价捆绑制“五项机制”,促进互动互助和共同发展。集团以“五项机制”为导向,充分激发动能,实现生动活泼的竞争发展局面。一是南阳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实行校委会管理制度。校委会设总校长一名,由校本部校长担任;副校长若干名。集团下设“二室五中心”:集团督导室、集团办公室、教学管理中心、德育安全管理中心、教育科研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后勤保障中心。重新选聘各校区校长,组建校区新领导班子。二是建立集团资源库,共享同进。建立以学科(含班主任)为单位的专家资源库,承担集团内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科领军人才教学示范引领作用和名师辐射作用。建立教学资源库:建立各学科完整的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教学课件、作业设计库等教学资源库,便于集团学校资源共享。三是每月一次集团办公会议。既是交流分享,也是彼此融合。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都是集体商议、智慧分享,集团各校区的发展规划、计划都是一起修改完善,确保了集团工作协同发展、快速提高。

  2.提升行政学习力。集团管理者的行政例会中很多时间都是学习时间,共同学习新学校的实践案例,研讨集团课程实施,研讨集团管理中如何切实打破一些僵局,思考鼓励先进、允许落后等做法在新理念新措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处理;共同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详细安排半小时导读共读。学习已从任务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团队的凝聚力、学习力、领导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3.集团管理标准化。修定《任课教师备课评价方案》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制定《南阳市第三中学办公用品采购制度》,完善《南阳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教职工考勤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到以制度求规范、以规范促管理;在领导层内部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实施目标考核,成功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作的规范管理格局。

  二、夯实责任,强化职责“增活力”

  集团紧扣“职责”这一关键词,加大落实和监督力度,全面指导各校区工作,提升校区内在品质。

  一是强化督导室职责。集团对教师贯彻执行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提高业务水平,督导落实“青年才俊”人才工程培养计划;监督和检查教师履行教学工作规范、教书育人和完成教学工作任务情况;检查学校各职能部门支持、服务教学工作情况;监督各职能部门对集团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的计划落实情况。深入调研每个校区教育教学管理情况,并向集团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是强化德育安全管理中心职责。坚持“立德树人”原则,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有的放矢,周密策划学校德育工作,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总结,做到德育工作系统化。建立班主任工作交流平台,成立校园文化策划室,开展体艺活动,引导集团师生开展特色团队建设与主题性的艺体特色活动;引领成员学校,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结提炼各成员学校的德育特色。继续推行“德育智育美育三部教育法”,重视“微格德育”,分阶段做好励志教育。以三中精神为核心——七年级“立志”,八年级“为志”,九年级“成志”,梯级培养学生成就人生价值观。

  三是强化教学管理中心职责。完善集团内教研活动制度建设,组织成员校有计划、有主题地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实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广泛开展聚焦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定期不定期在各校开展课堂教学研讨,积极探索集团学校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聚焦课程建设,依据学校各自办学特色,开发适应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品位。

  四是强化教育科研中心职责。申报适应集团共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建成员校共同参与的课题联组,以课题为引领,带动集团学校科研水平整体提升;经常性地指导成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任务明确,方法得当,措施落实;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校际学校交流活动,每一学期开展至少一次集团科研活动;形成一年一度的集团学校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教研学术年会机制,通过年会平台搭建,凝聚集团合力,加强集团发展。

  三、教研一体,打造教师共生“孵化园”

  成员校区之间教师定期轮岗,推门听课。各科教研组每周集体教研活动面向集团全体学校开放,全体成员校教师可以到三中本部参加活动,共同分享学科专家的引领。每月的大教研活动,各学科教师在几个校区之间可以互相走动,彼此分享。集团成员校分管校长彼此包容,着眼集团,追求共赢。2023年,集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全力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并开展阶段性督导工作。11月9日,校本部组织全面辐射各个校区的送教送培活动。11月24日,集团召开“精准分析明方向,立足课堂提质量”的期中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2024年4月8日上午,集团本部送教团队由副校长刘明莹、刁春瑜带队,一行11人赴陈官营校区、王堂校区开展“送教送培下乡”活动。

  三中本部骨干教师主动贡献智慧对整个集团入围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三中教育集团在“共享文化”引领下,认真工作,积极践行“人人都是吸纳的树,个个成为分享的源”的共享教育哲学。集团的每一位管理者积极投入,利用集会、交流、教学研讨等方式积极传播分享教育的内涵、思想;每一位老师都更加努力,尤其是轮岗的教师,用实际行动让新校区、成员校的师生们感受到三中本部学校品质。近几年,共轮岗教师6批次30余位,取得显著成效。

  集团内成员校之间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组成“教师成长共同体•青蓝工程”,结对帮扶,共同教研成长。青年教师近距离观察、聆听、感受,记录师傅的教育理念、思想,组织论坛分享引发更多教师体验教育的智慧,育人的情怀。互学共进传师道,青蓝相携育桃李。

  四、耕耘收获,教育共进“助推器”

  1.择校热大班额难题明显缓解。过去解放路校区(原南阳市第十八中学)和校本部学区交叉。家长们千方百计要把学生送进本部就读,本部学生人满为患。集团化后,本部每班学生由100多名降到标准班人数,解放路校区辖区学生的报到率由以前不足20%猛增到90%以上。伏牛路校区快速发展,生源锐增,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名校。两所学校教学质量及社会声誉持续提升,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热点学校的生源压力。城郊那几个成员学校生源也明显增多,就地入学,大部分家长不再到城区租房陪读。

  2.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显著提升。集团化以后,业务上统一管理,统一教研,共享共赢,互帮互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集团现有中原名师、特级教师2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9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81人,省市级优秀班主任40余人,副高以上教师142人。

  3.学校全面管理呈现崭新面貌。成绩好了,质量提高了,学校老师学生三方的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一环套一环,各成员学校的基本建设也逐步完善。教学、教研、德育、教师管理各方面工作异常纷呈。

  4.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例如陈官营校区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组织讲座、集体备课、讨论确立方案。2018年秋期,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双学”教学模式:即“学队”和“学案”相结合。学生综合素质积分管理在校生根开花,与学队相结合,成为管理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双利器。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升,学习成绩不断提高。2019年秋期,学校在宛城区中招质量评估中有七个学科获得表彰。原17中等几个郊区学校,正取考入南阳市一高先后实现零的突破,并逐年大幅度增加,2021年17中考上一中一百多名。

  乘大势,行大道;汇众智,聚合力。在接下来的集团化办学扩优提质中,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践行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征程中的重要使命,走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之路,将集团学校建设成队伍精良、质量优良、管理优化、特色明显的品牌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