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振: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发布时间: 2024-12-20 14:29【浏览字号: 来源:

  周口市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发挥好基础教育基点作用,以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为抓手,不断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强化基础保障,努力“寻突破,求提升”。一是着力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把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之首,将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纳入年度民生实事,建立工作调度机制、督查督办机制,强力推进城乡教育体系建设。二是着力强化制度保障。出台《落实“十大战略”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周口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周口市振兴中心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等措施,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好四梁八柱,提供基本遵循。三是着力强化经费保障。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设立市级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2023年,我市基础教育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121.68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30.18亿元的93.47%。四是着力强化师资保障。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大特岗招聘、公开招聘等多种渠道补充教师的力度,近两年,招聘教师6785人。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年培训教师3.5万人次以上。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

  优化资源配置,做到“能上学,上好学”。一是深入推进布局结构调整。建立健全与学龄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相适应的学位供需监测机制,实施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推进基础教育扩容增位,努力保障学位供给,2023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361所,新增学位15万个。二是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按照“学校撤并取得群众同意、保留学校办到群众满意”的要求,重点从保留、撤并、寄宿、转型四个方面进行优化,促进全市中小学布局由“量多点散”向“优化集中”转变,提高办学效益,近两年,撤并小规模学校1446所。三是打造中心城区教育高地。成立了“中心城区基础教育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中心城区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22年,市、区两级财政一次性投入29.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9所,缓解中心城区学校“挤”的问题。四是实施智慧教育资源普惠工程。加快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应用驱动、用户评价、持续迭代的资源动态优化机制。深入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推动数字教材建设与应用,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竞赛等活动。打造文字教材、数字教材和其他数字化学习资源相结合的课程资源体系。

  促进内涵发展,落实“保公平,促优质”。一是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近两年,共计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0所,回收18所小区配套园办成公办园,普惠性覆盖率90.63%。利用闲置小学、教学点改办公办幼儿园127所,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增效。以领航共建为抓手,开展幼儿园“城乡结对、一对一”帮扶活动,大力提升保育教育质量。进行托幼一体化试点改革,构建面向2-3岁幼儿以优质公办幼儿园为引领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推进“名校+新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高校+中小学”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区域延伸,努力实现资源均衡配置,目前,全市共有义务教育办学集团300个,覆盖率达到49%。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学校的功能用房、运动场地、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农业强市”创建为抓手,将创建关键指标达标情况分解至县区、学校,指导地校对照国家标准、年度规划等制定整改方案,逐项攻坚、压茬推进,2023年,改造升级330所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开展管理标准化学校达标创建活动,深化学校管理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内部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建设,截止目前,全市1176所中小学接受了市级验收。三是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实施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计划,2021-2023年,共投入资金1.99亿元,有序推进优质普通高中扩容增位。瞄准“多样特色发展”的目标,开展学科基地建设、多样化发展特色校创建等活动,2023年,成功创建省一级学科基地15个、多样化发展特色校3所。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优化课程教学模式,转变育人方式,2022年以来,相继举办了全市普通高中新高考培训会、普通高中高一教学规划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专题培训会、普通高中校长研修班,累计培训人数达3000余人次。四是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成立周口市特殊教育发展交流中心,指导全市特殊教育日常管理及教学教研。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商水县特殊教育学校开设高中部,淮阳区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开设特殊教育幼儿园,我市的扶沟县成功创建河南省首批融合教育示范区,全市共有7所学校成功创建融合教育示范校。

  坚持“五育并举”,确保“增效能,提质量”。一是持续深化质量评价改革。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关键要素,制定实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等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五育”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完善德育创新发展机制。深入实施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开展“名班主任工作室”创建和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2名班主任荣获省级一等奖。持续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教育,组织“家校协同育人实验校”“五育并举示范校”评选,推动全市中小学读书活动常态化多样化开展。三是持续优化课后服务。实施课后服务扩面提质行动,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开展“2+3”及以上课后服务模式(作业辅导和体育活动2项基本服务,科普、文艺、劳动等3项及以上拓展服务)的学校占比超过90%。四是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多部门协同发力,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十条硬措施”“二十条排查清单”等工作措施。在定期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监测的基础上,完善“三个清单”,采取“一人一案”的办法进行帮扶,提升心理危机识别干预实效。引入专业力量,深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与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携手,推动成立周口市学生综合成长发展指导中心,为师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师资培训与督导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