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新胜: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发布时间: 2024-12-20 14:26【浏览字号: 来源:

  商丘市教育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保障、扩增资源、提升质量、深化改革、为民解忧,推动基础教育蹄疾步稳发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保障,夯实基础教育发展根基。着力强化制度保障,出台《商丘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商丘市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构建基础教育的“四梁八柱”。着力强化经费保障,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23年全市基础教育领域总投入145.56亿元,同比增长8.44%。着力强化师资保障,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县(市、区)培训项目”、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及线上研修等,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将“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与教师交流轮岗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教师交流激励机制,实施“名师入商”工程、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培养工程等,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

  扩增资源,补齐基础教育发展短板。深入实施“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主动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持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缓解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需区域性结构性矛盾。将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5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8所列入2024年市重点民生实事建设项目,高标准落实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持续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和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有序推进优质普通高中扩容增位,指导2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基本完成特教学校建设,努力保障更多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近三年,全市幼儿园新增学位2.48万个,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453所、新增学位8.6万个。2023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3.16%、97.96%、92.86%。

  提升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为抓手,推动树立科学保育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乡村温馨校园、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能力,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目前,全市共组建122个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参与学校389所,覆盖学生48万人,11个教育集团被认定为省级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8个教育集团被认定为省级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优秀案例,20个教育集团为认定为市级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创建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13所、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38所。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普通高中“1256”工程,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全面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建立优质高中对口帮扶机制,持续推进17所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帮扶26所一般高中,着力提升普通高中整体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

  深化改革,增强基础教育发展活力。探索推进改革试点建设,坚持点面结合、典型领路,柘城县被认定为河南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8所学校被认定为河南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持续释放教育发展活力和动力。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开展市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工作,评选出32项获奖成果;创建省级特殊教育示范校1所,省级融合教育实验区1个,省级融合教育实验校3所;298节课程被评为省级“基础教育精品课”,549节课程被评为市级“基础教育精品课”。持续深化质量评价改革,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关键要素,深入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等实施方案,健全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五育”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民解忧,回应基础教育群众期盼。持续优化课后延时服务,实施课后延时服务扩面提质行动,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5.25%。全面推行“阳光招生”,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改革成果,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切实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的权益,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制度,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比例达94.52%。大力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持续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探索推行职特融合、普特融合,促进融合教育。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有心理障碍学生“三个清单”制度,采取“一人一案”的办法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确保帮扶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