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区:扩优提质、惠民有感 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发布时间: 2024-12-18 17:13【浏览字号: 来源:

  近年来,漯河市郾城区坚持以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深化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取得了喜人成绩,2022年4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区)。还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先进单位、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区、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等近百项荣誉。工作推进情况具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亮点

  (一)在“认识”上聚共识,高位推动,全面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方责任。坚持把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着力点、全区逢先必争的出彩点,锚定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区创建,区级层面牵头组建工作专班,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各县级干部任副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二是保障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坚持优先保障全区教育经费的拨付,稳步实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只增不减”。2020-2022年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逐年分别增长12.85%、16.43%和4.87%,分别高于当年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12.66、14.4和1.87个百分点;累计下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2.3亿元,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提供资金保障。

  (二)在“扩优”上见实效,破解难题,改善条件。一是高标准实施学校建设。郾城区大手笔勾画、大投入保障、大格局运作,累计投资16.6亿元,在城区新建中小学6所,改扩建学校13所。6所新建学校总占地264.8亩,新增学位1.7万个。目前,辖区内超大班额、大班额彻底消除。积极整合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7518.6万元,改扩建农村中小学35所,2025年前将继续改扩建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小学3-5所,切实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二是高标准配备教学设施。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品质办学,致力打造郾城现代化教育教学品牌,郾城小学、郾城中学、太行山路小学等6所中小学达到省级一类标准。加快建设智慧校园,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对30所学校网络及智慧终端进行改造提升,“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全域覆盖。

  (三)在“提质”上保长效,素养拔高,队伍建强。一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大力实施“新任教师跟踪”“教坛新秀育苗”“骨干教师拔尖”“教学名师引领”四大教师梯队发展工程,加快“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人人讲公开课”等活动为抓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按照“空编即补”原则,积极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21年至2023年底,公开招聘教师525人,教师队伍老中青年龄梯次不断优化,全区教师平均年龄降至42.26岁,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达到1.5%。二是高标准推进集团办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强校+新建校”“强校+薄弱校”“强校+乡村校”等多种形式实施集团化办学,迅速提升薄弱学校、乡村学校、新建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教育资源共享。2023年,全区集团化办学成员校新增农村学校12所,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由点及面、提质扩面,受益农村学生5000余人。

  (四)在“管理”上聚合力,育人为本,融合发展。一是“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出台《郾城区中小学“五育并举”示范校创建标准》,打造出少年农校、足球特色学校、武术特色学校等一批典范学校。围绕课后服务,打造“课后服务+文体活动+兴趣拓展+社会实践”等25项特色课程,把各学校建设成师生和谐共进的“成长共同体”。二是以人为本,积极关注特殊群体。健全资助帮扶制度,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围绕留守儿童,投入专项资金30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留守儿童之家36个,让10717名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围绕心理健康,全区已建成学校心理咨询室75个,331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辅导员证书,134名教师成为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同时,定期邀请专家团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二、下步打算

  (一)坚持立德树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一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快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着力打造郾城思政品牌。二是加强对实验类课程的教学监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三是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加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和艺术社团建设,重视学生特长培养,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二)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管理水平提升。一是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监督问责机制,不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二是扎实开展名师、骨干教师、新教师、学科教师等培训,深入开展“名优教师带动工程”,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模范引领作用。三是持续开展中小学教师“人人讲公开课”活动,建设形成工作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区级中心教研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四是持续抓好安全管理,坚持底线思维,严抓严管校园安全,全面提升师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积极争取资金,推进基础设施提升。结合区域实际与“十四五规划”,稳妥推进乡镇学校的撤点合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环节改善及能力提升项目,扎实推进郾城中学宿舍楼建设等现有项目;计划未来3—5年积极争取并大力推进实验中学综合用房改扩建项目、商桥镇中心小学宿舍楼改扩建项目等项目工程。大力实施“强校+弱校”集团化办学,计划2026年前新增3个办学集团,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漯河市郾城区教育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保障,完善机制,持续对标对表、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全力推进扩优提质行动计划落实落地落细,全面推动郾城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