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聚焦教育扩优提质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近年来,襄城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改革、强化保障、扩增资源、提升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建设教育强县。
扩优提质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襄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聚焦扩优提质,高位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8.9亿元,实施义务教育扩容提质工程,新建、改扩建项目324个(其中农村宿制学校20所),扩增学位1.6万个,增加校舍面积12.08万平方米、运动场地7.59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4623.5万元,实施农村教师周转房工程,5年来共建设教师周转房570套;投资2200余万元,实施全县中小学空调安装项目,全县中小学实现了教室、宿舍空调全覆盖;2024年,实施课桌椅更新工程,全县各中小学课桌椅更新24155套。
强师提能 筑牢人才根基
襄城县聚焦强师提能,激发教师活力,筑牢人才根基。全县通过加大交流轮岗力度,进一步完善落实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方案,2021年以来城乡交流轮岗教师1096人,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943人。通过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健全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保障培训经费,每年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经费,培训完成率达100%,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线上与线下、“学+训+赛”相结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襄城县通过厚植尊师重教社会文化,设置县长教育质量奖,奖励当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并在教师节表彰,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正在为襄城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强生提质 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聚焦强生提质,落实五育并举,赋能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构建、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和课程体系,坚持知行合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加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把团、队工作纳入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团、队阵地常态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儿童坚定理想信念培根铸魂。严格落实国家课程,开足开齐科学、体育、艺术等课程,实行“阳光一小时”体育锻炼,保证“两操”质量;持续推进传统文艺进校园活动,定期举办中小学艺术展演、合唱节等各项艺术交流展示活动,做到校校有社团、四季有赛事。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聚焦课改 夯实教育教学质量
聚焦质量提升,齐头并进夯实教育教学质量。襄城县通过深化教学改革,铸好课堂主阵地,持续推进“一校一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育质量。通过数字赋能、优质资源共享、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中高招成绩持续上升,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各科目学生综合学业水平持续提升,校际差异率低于0.15,襄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充分显现。
研教融合 探索科研新路子
探索“一融合”新路径启“妙手”。强化科研成果融合襄城本土元素,倡导襄城文化进成果,科研成果写在襄城教育大地。
优化“两研”新模式开“先手”。名师领研立标杆,襄城县教科研名师工作室“头雁”引领,凝聚科研力量,树立襄城标准。分学科成立教科研共同体,实现共学、共研、共享。
培育“三化”新生态稳“本手”。研训一体化打通研教融合壁垒,教科研专业委员会整合科研力量,创生研教新动能。管理动态化提升研教融合质效,做实做真教科研,立项申报问题化、中期汇报真实化、结项上报精细化。襄城县教体局把2024年确定为“研教融合年”,加大研教融合力度,加快科研成果效益转化进度。目前,全县31项市级课题获准立项,26项市级课题通过结题鉴定;已有13项省级课题获准立项,20项省级课题通过结项。
教育改革 吹响教育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襄城县教体局在襄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面领导下,积极启动实施各项教育改革,一次次吹响了襄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为打造教育强县注入了一剂剂“强心针”。
率先启动教师“县管校聘”改革。2019年以来,襄城县以解决城乡校际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师学科性和结构性缺编、教师职业倦怠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经过大胆探索,闯出了一条“以改革破难题、以改革促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子,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扭转了教师队伍中的不良风气、释放了校长队伍活力,有利促进了襄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襄城县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鼓励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采取紧密型、联盟型、项目型等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形式,推行“名校+新校”“名校+薄弱校”“城区校+乡村校”“乡镇优质校+小规模校”“学校联盟”等多种办学模式,目前,全县共组建教育集团36个(其中省级优质教育集团1个、市级优质教育集团2个),逐步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最大化,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大力实施食堂管理改革。自2020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县中小学校进行食堂管理改革,先后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措施,为食堂管理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食堂管理改革实施后,全县公办学校食堂不再委托经营,全部收归学校自营,并成立学校后勤管理服务公司,具体负责食堂的管理经营;引进知名大型餐饮公司建设中央大厨房,对实行课后服务的无食堂学校实行集中配餐。还建立学校食堂监管平台,将各学校食堂食材采购、食品加工、就餐消费、明厨亮灶、财务收支等各个环节统一纳入平台监管系统,为全面建设“阳光食堂”提供科技支撑,有效保障了校园食品安全、营养、健康,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食堂管理模式。食堂管理改革实现了从让“学生吃饱、吃好”向“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得安全”的转变,全面提升了 学校师生的饮食卫生和身体健康保障水平。
落实“双减” 打造优质教育服务体系
襄城县聚焦“双减”落实,加强“五项”管理,落实“双减”各项政策,深化校内提质增效,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建立“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依法治理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常态化依法查处非法辅导行为,有效减轻学生课外辅导负担和群众经济负担。全面实施“5+2”课后延时服务,各学校不断完善“1+X”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因地因校制宜,全县中小学共组建1500余个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持续开展书写、手工、运动、艺术等基本技能训练,促进学生道德文化素质、科学艺术素养逐步提升,努力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襄城县将坚持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初心使命,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享受更加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全面、有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