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论坛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主阵地作用,积极展示我省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影响力与凝聚力,不断总结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经验,12月14日-15日,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黄河交通学院举办河南省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论坛。此次论坛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指导,黄河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开幕式

河南省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论坛现场

  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教材处)处长陈凯,黄河交通学院理事长李顺兴、副理事长马国庆、名誉校长许青云,黄河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仇正锋,黄河交通学院副校长、工会主席李琰霞,黄河交通学院党委委员、理事长助理、党委宣传部部长杨行炜,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金海,第二届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娱,第二届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原理”分教指委委员、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刘宁静出席论坛。全省各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同志,以及黄河交通学院全体中层干部、全体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代表8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黄河交通学院党委书记原永宏主持。

  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教材处)处长陈凯表示,此次论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举措,为全省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他指出,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面对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要求,面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站位、不辱使命、挺膺担当、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参会的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能够珍惜时机、深入交流、认真学习、共同收获、学以致用,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好、发展好,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展示出思政课的新气象新作为。

黄河交通学院理事长李顺兴致辞

  李顺兴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黄河交通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黄河交通学院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全力聚焦学院内涵式发展,在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学科建设经费保障、思政专项经费使用和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等各个方面予以了全面的支持,形成了黄河交通学院党建引领、思政育人的鲜明特色,黄河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首批“河南省高校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希望各高校专家学者在此次论坛中畅所欲言,共同探讨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黄河交通学院党委书记原永宏主持

主题报告

黄河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仇正锋主持

  《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和教学》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金海

  杨金海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切入点,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根本性质和显著优势、本质要求和战略部署、深远历史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报告主题精准而深邃,内容多元而立体,观点新颖而独到,给思政课教师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考,能更好地将报告内容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主题论坛

新时代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二届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娱

  陈娱从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意义、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影响因素及其内生动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她表示,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主要部分、是建强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之需,并从管理机制基本健全、教学管理逐步规范、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学科意识加强、社会服务力度加大、党建工作普遍加强七个方面取得成效发展。

坚持“五力”“五必须”

全力建设高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河交通学院名誉校长许青云

  许青云从“五力”介绍了黄河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情况,阐述了在落实领导责任、健全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教学方法和注重师资建设取得的成果。“五力”指聚焦保障力、创新推动力、注重支撑力、突出引领力和把握关键力。“五必须”指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必须扎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内涵建设、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的政策支撑机制和必须加强党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

分享交流

第二届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原理”分教指委委员、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刘宁静主持

  《加上学科建设,发挥龙头作用》

黄河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振国

  王振国结合黄河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情况,围绕“认清形势,增强意识”“汇聚队伍,凝聚方向”“补强短板,强化优势”三个部分进行阐述。他表示,学校出台多项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文件,在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推进学科建设,经历三年打造,围绕四个二级学科整合汇聚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4支研究队伍。目前,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志性科研成果是学院“质量建院”的短板,面临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欠缺是“人才强院”建设的瓶颈,学院将整合全校优势资源,集中力量进行攻关(与中原学、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三大研究中心结合);联系对接兄弟院校,选派科研骨干与兄弟院校联合进行高层次课题申报。

  《“四抓四促”推动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郑州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慎鸿

  于慎鸿从“抓教育培养,促教师成长”“抓教学改革,促质量提升”“抓平台建设,促实践教学”“抓数字赋能,促内涵建设”四个部分进行阐述。他表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教师的素养能力,要加强新进教师培养、开展教师能力提升专题化培养、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开展实战化训练和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教师成长。学院坚持守正创新,向改革要质量,吸收和借鉴他人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学院建设融合现代信息技术,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完善平台建设,开展体验教学。从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构建智能化教学场景和运用数字技术优化教学评价去促进内涵式建设。

  《“三台一院一班”育人体系》

郑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姗

  赵姗分享了学校“三台一院一班”建设的简要情况:一是“三台”筑基,筑牢“大思政课”育人主阵地。加强顶层设计建平台、融入教学到讲台、内化体验在舞台。二是“一院”引领,奠定“大思政课”育人主基调。学校制定《焦裕禄精神融入书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索焦裕禄精神融入书院制育人的方法和路径。三是“一班”同行,抓牢“大思政课”育人主导权。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发挥二级学院主体作用、发挥创建班级主力作用。学校坚持将焦裕禄精神融入学校“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争取培养更多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几点做法》

商丘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崔浩

  崔浩首先对学院教研室设置进行了简单阐述。他表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在狠抓师德师风上下功夫,在教师培训研修上下功夫,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上下功夫,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学院不断改革创新,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打造“五课五杯”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特色),做到全员参与、学生主体、齐抓共管、知行合一。开展“行走大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路线,红色线路一:弘扬淮海战役精神;红色线路二:发扬红旗渠精神;红色线路三:弘扬大别山精神;红色线路四:发扬沂蒙精神;红色线路五:践行焦裕禄精神,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

  《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州西亚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学德

  郭学德分享了郑州西亚斯学院在创建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一是强化责任使命担当,严格落实要求;二是聚焦教学中心地位,教学竞赛取得良好成绩;三是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效果获得学生好评;四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研修效果;五是注重教学科研并重,赋能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六是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服务。他表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国家级教学竞赛最高奖、国家级课题立项、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立项等方面还有待突破,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虚心求教,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

  《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统领,全面推进示范马院建设提质增效》

信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朱新荣

  朱新荣首先对信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她表示,学院主要从党建思政引领示范,凝心聚力促进发展;课程教学精益求精,课程改革初现成效;师资队伍不断加强,以老带新卓有成效;学科建设深入推进,学术水平显著提高;富集资源用足用活,突出特色彰显亮点等方面,努力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她认为,目前学院建设存在不足,一是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不高。要围绕课程带头人组建教研、科研团队。二是优秀课程建设薄弱。要加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积极申报省级优秀课程;加强网络课程和网络资源建设。三是教学改革力度不够。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混合式教学、专题教学等,充分彰显学生中心地位,切实增强学生获得感。

  《黄河交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1+2+N ”实践教学模式建构》

黄河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元应

  李元应表示,黄河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切实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与满足感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提炼概括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2+N”实践教学模式,即“1”是落实教师“1”个主导、“2”是拓展校内和校外“2”个实践教学场所、“N”是指多个实践教学赛事成果。其中,构建“1+2+N”实践教学模式的目的:一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等方面和对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分组研讨

  第一组

  第一组成员代表结合各自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发展历程,着重围绕如何进行党建引领、组织建设、规范课堂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通过对高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以及思政课堂改革等关键议题的探讨,参会成员代表互相汲取经验,收获满满。

  第二组

  第二组成员代表围绕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作发展进行分享。他们表示,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性别比例不平衡、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充足等问题,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创新教学改革方法,赋能思政课教学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

  第三组

  第三组成员代表就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和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进行讨论。成员们表示,河南民办高校缺乏场地和配套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也面临着思政课教师人员流动大,且青年教师大多缺乏经验,理论框架未牢固建立等问题,不利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本次研讨会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活动和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方向,他们将以此次研讨成果为指导,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组

  第四组成员代表围绕思政课教师的五个短板展开激烈讨论,如各高校在强调创新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特色;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素养,讲好、讲深、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自身要明确政治立场,同时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疑问。

教学成果展演

  教学成果展演分“立德树人”“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三个篇章,共九个思政课教学实践节目,通过诗朗诵、歌曲、情景剧、辩论赛、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重温光辉历史,汲取奋进力量,跨越时空对话,激发家国情怀,将黄河交通学院的历史、文化、精神和情怀融入其中,展现了学校学子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

  第一篇

  立德树人篇

朗诵:《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歌曲:《如愿》

  第二篇

  课程育人篇

情景剧:《长夜即明》

辩论赛:《假如人生可以重启》

情景剧:《理想的抉择》

舞蹈:《盛世九州》

情景剧:《年华的回响》

  第三篇

  文化育人篇

泥埙演奏:《映山红》

泥埙演奏:《龙吟之声》

舞蹈:《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

  此次展演,黄河交通学院师生共同深度参与,成为思政课程内容的讲述者、展演者,生动演绎了黄河交通学院“一多八结合”多维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参与和观赏中受到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

  理论中感悟,实践中提升,在深学真悟中推动会议精神入心见行,参会人员沉浸式体验黄河交通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场馆。

参观体验

参观黄河交通学院黄河文化馆

参观黄河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训室

参观黄河交通学院校史馆

闭幕式

闭幕式现场

黄河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仇正锋总结讲话

  仇正锋代表黄河交通学院全体师生向全省各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同仁表示衷心感谢,向筹备此次论坛活动的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表示,本次论坛以“河南省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如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思政育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身建设和发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作出民办高校应有的贡献。本次论坛为全省民办高校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直面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家分享了经验、探讨了问题、达成了共识,为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相信未来河南省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事业发展将迈上更高的新台阶。

  参会成员代表围绕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主题与大家作了心得交流,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论坛让他们获益匪浅。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彬

  胡彬表示,围绕“如何加强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建设”“如何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等六个方面,大家积极发言,碰撞出了许多精彩的思想火花:一是加强内涵式建设,提升办学质量;二是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成效,夯实发展基础;三是融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教学改革;四是以党建为引领,助力高质量发展。;五是提升青年教师教科研水平,培养未来领军人才;六是集体备课,形成教学成效的长效机制。

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飞阳

  王飞阳表示,大家围绕如何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建设展开讨论,形成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立格局,以顶层设计强化资源投入。抓好顶层设计,加大专项投入,以促进思政教师队伍全方位提升和成长。二是创舞台,扎实增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完善学校思政课教学竞赛平台,提高思政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三是强基础,用“五课提升”育师。“五课”指各个高校所常使用的新入职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公开课、优秀教师示范展示课、部门督导随机听课、教研室集体备课等,整合常用手段,形成体系,发挥更强共力。四是结对子,以“帮扶、导师”促其成长。开展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

安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闫留义

  闫留义表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负责人,可以通过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有效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变被动为主动,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在现有条件下,积极维护教师的合理诉求,切实解决教师的困难问题,建设幸福马克思主义学院,尽力维护师资队伍的稳定。还要善于利用政策支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全力争取校内各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调动资源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共同努力。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悦琳

  王悦琳代表第四组向承办单位黄河交通学院致以诚挚的感谢,此次论坛让她深受启发。她表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了解学情、读懂学生、把握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接受规律等,从而对教育对象有整体性的关照和把握。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是要把握青年特点,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要把掌握学情与讲好学理结合起来,解决从现象到本质的问题,增强理论思维和辨析能力;把讲好学理与讲好道理结合起来,讲清楚学理、哲理,增强吸引力;把讲好道理与讲责任担当结合起来,厚植育人情怀,更好地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把讲责任担当与讲评价结合起来,推动思政课教师与青年大学生实现双向互动、双向赋能。

  新阶段、新要求、新征程。此次论坛为河南省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全省高校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聚焦主题、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共同探索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为助推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