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加快扩优提质进程 优化基础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 2024-12-17 14:50【浏览字号: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这是对基础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的重大论断。建设教育强国,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基点作用,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近年来,孟州市教育体育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改革、强化保障、扩增资源、提升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提升社会对基础教育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一、实施扩优提质工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孟州市通过顶层引领,完善机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学校改造提质工程。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6600万元,开展20余个单项工程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校舍2.5万平方米;扩建、改造运动场约5.8万平方米,即将实施投资400万元的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改造项目2个。投入2300万,配置更新信息化装备,补充电教设备和图书仪器,实现千兆宽带网络校校通、互动式多媒体设备班班通。通过均衡资源配置、改善办学环境,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提升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同时,在拓展教育公平广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育公平的深度。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就学管理办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0%安排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随班就学入学率达100%。实施精准控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2024年投资754万元建成孟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附属小学,增加优质学位1080个,丰富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家长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实施城乡一体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深入持续推进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促进城乡教师能力发展,培育乡村教育带头人,引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带动全市城乡教师素质一体化提升行动实施,根据焦作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焦作市城乡教师素质一体化提升行动的通知》精神,孟州市教育体育局扎实推进城乡教师素质一体化提升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投入800余万元实施“三个课堂”工程,为农村学校装备录直播互动教室和专递课堂设备。每个乡镇至少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拥有录直播教室,所有薄弱学校均配备了专递课堂设备。教师在中心校范围内即可享受录制精品课的便利,同时实现教研培训中心-学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中心学校-薄弱教学点间的互动教学和师资共享,以此培养与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形成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教育良好生态,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城乡教师素质一体化提升行动的实施,进一步整合了教育资源,实现了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2024年,6所学校被评为焦作市城乡教师素质一体化提升示范学校。

  三、注重学校内涵提升,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孟州市坚持“率先发展、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推进学校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着力打造“一校一品”发展格局。鼓励各学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帮助学校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学校竞争力。近年来,以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和特色校为抓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结合地域特色文化艺术,挖掘身边的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创建学校独有的育人特色,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和教书育人水平,逐步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良好局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赞誉。大定小学、韩愈小学和明珠小学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称号。同时,通过“一校一品”建设实施,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省级德育示范校、体育示范校、书法示范校、戏曲特色校、足球示范校、劳动教育特色校、数字化标杆校等,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全市的教育事业增添了新的亮点,助力我市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四、完善五育并举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提升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养。孟州市教体局以“五育并举”实验校创建为载体,不断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是强化德育引领,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大思政课”建设工程,通过党史学习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广泛开展理想信念、传统文化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韩愈小学焦运花老师代表焦作市在2024年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进行了德育创新现场展示。二是强化智育培养,打造教育教学新优势。严格按照《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实施教学,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强化体育锻炼,探索以体育人新模式。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形成“体育课程+日常锻炼+体育比赛”相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充分发挥“阳光大课间”“每天锻炼一小时”、社团活动等作用,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田径运动会等比赛,引导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四是强化美育涵养,营造向美塑心新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加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和艺术社团建设,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五是强化劳育实践,搭建多元形式新平台。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构建特色劳动教育工作体系,以“日常生活劳动+校内外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劳动”相结合形式,丰富课内外劳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五、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加强“五项”管理,落实“双减”各项政策,深化校内提质增效,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在坚持“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调结构、提质量”,推动各校通过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完善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举办作业设计大赛等,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注重学困生帮扶辅导,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5+2”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各学校不断完善课后服务机制,积极探索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一是因地因校制宜,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持续开展书写、表达、运动、艺术等基本技能训练,促进学生道德文化素质、科学艺术素养逐步提升,努力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二是深入开发校本课后服务项目资源,引导各校进一步挖掘校内潜力,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和有效性。同时组织各校积极开展学校特色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平台。三是校社结合,构建课后服务新生态。加强校外服务机构进校园监管,鼓励有资质的优质校外体艺创培训机构加入到学校课后服务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优质丰富的课后服务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校高质全面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近年来,孟州市教育体育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育为本的育人理念,将不断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良好育人生态,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