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 葛磊:夯实基点扩优提质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4-12-17 14:37【浏览字号: 来源: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濮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决策部署,聚焦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计划,着力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体系,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攻坚行动,奋力谱写濮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强化保障,普及普惠,做好改善民生“政治卷”

  濮阳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出台了《濮阳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市基础教育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落实经费保障,坚持把有限资金用在发展教育上,建立了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三年来,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292.88亿元,年均增长7.3个百分点。投入5.32亿元,新建42所、改扩建14所幼儿园,公办园、普惠园实现乡镇全覆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市县城区学校扩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程,创建标准化学校870所,增加学位18.25万个,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实施普通高中提升发展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4所,新建校舍面积10.1万平方米。推进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进一步激发县域高中办学积极性。

  二、规范管理,数字赋能,做好优质均衡“发展卷”

  濮阳教育始终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保障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鼓励多元化办学,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实施义务教育阳光招生行动,坚持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实施“双减”,学生作业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坚持“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创建省级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33所,市级示范校特色校113所。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改革,成立了99个教育集团,496所学校参与了集团化办学,占全市学校总数的59.2%,涵盖学生37万余人,带动了薄弱校、乡村校共同发展。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市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100%,多媒体教室覆盖率92.2%。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注册用户38.4万,10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激活应用。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数字化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创建50所省数字校园标杆校,4所学校入选省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校。

  三、均衡配置,梯阶发展,做好师资建设“能力卷”

  大力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特岗计划、地方优师计划、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等,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实施“国培省培重示范、市级培训抓骨干、区县培训保全员、校本培训重教研”五级联动的教师系统培养培训。探索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家型教师的全链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整体水平。落实教师待遇保障,出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乡村教师周转房等惠师举措,优化县域师资配置,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四、实施“12345”行动,做好提质扩优“标准卷”

  大力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12345”行动,着力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1”即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开展2.5+3.5初高衔接贯通式培养的实践探索。“2”即实施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与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联合开展名师、名校长培养,系统培育106名校长、教育教学专家和195名名师,筑牢“双名”工程。“3”即深入开展义务教育联片教研、普通高中联盟教研、中职学校联校教研,形成“强强联手、合作共赢”“强弱结对、辐射带动”的联合教研新格局,全市共组建98个教研片区,今年以来共开展联片教研活动1317次。“4”即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四课型达标大比武大练兵活动,全市第一批“四课型”达标教师11730人,涌现出教育教学标兵教师445人。“5”即强化教学研究、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巩固、教学评价“五环节”教学过程质量控制,建立健全了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下一步,我市将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深化扩优提质行动,努力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