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坚持“三强化三推进” 推动学科建设提质增效

2024-12-11 17:14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坚持“办强航空航天类工科、办精传统经管类学科,构建以航空航天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学校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中原经济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建设战略规划,瞄准河南省“十大战略”和“28条产业链”,持续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强航空航天特色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持续为航空航天产业赋能增效。


  “十四五”以来,学校强力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错位发展,通过管工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建设层次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航空航天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日臻完善。学校以建设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为目标,加快更名大学和博士授予单位建设,服务空天领域重大战略需求,助力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理工类学科建设,推进航空航天办学特色引领发展


  对标航空航天类大学,集中解决理工类学院学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加快调整学科学院结构,推动学校内涵式快速发展。


  学科学院调整优化持续深化。优化理工类学科学院布局,陆续新设航空发动机学院,自动化学院等5个工科学院,理工类学院数量达到11个,实现从“以管理类学科为主”向“以航空航天类工科为主”转型。


  工科类硕士学位点建设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间工科和交叉学科的学位点数量从2个增加到11个,从原来10个学位点占比30%增加到现在28个学位点占比39.3%,形成了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引领的航空航天类学科体系布局。


  工科类学科社会声誉逐渐凸显。建设航空航天智能工程、航空产业技术2个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1%,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软科“2024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二、强化传统优势学科建设,推进经管类学科优势升级发展


  经管类学科持续保持特色优势,长期服务于航空航天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代表。


  学科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目前学校经管类硕士学位点13个,相比于“十四五”之前的7个增加了85.7%,持续保持经管类学科的传统特色优势。特别是在“2024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进入前50%。


  为航空航天产业提供人才支持。服务航空航天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开展前瞻性专题研究和应用型咨询研究,打造高校品牌智库,为航空工业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发展提供了管理人才。


  积极谋划新的学科增长点。结合河南省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需要,围绕《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筹划学校低空经济学科建设,布局建设低空经济、航空服务等新的学科增长点。


  三、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推进航空航天大学多学科创新发展


  “十四五”以来,学校学科从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类4个学科门类迅速增加到8个,其中新增交叉学科、法学、教育学和艺术学,极大丰富了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布局。


  学科交叉互融效应凸显。围绕服务航空航天产业链,建设航空经济与管理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布局航空航天服务学科群,积极推进涉外法治学科建设,服务“开放强省战略”。依托河南高校品牌智库建设工程,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和政府科学决策。


  跨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效果显著。围绕河南省优化重点实验室布局,支撑河南省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河南省通用航空技术重点实验室”“航天电子技术联合实验室”,参与建设蓝天实验室,为我省的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对外合作与学术交流模式。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建设河南省民航安全与可靠性国际联合实验室,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合作办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承办第八届航空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合作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