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以真育真,办新时代家门口的好学校
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始建于1974年,是首批郑州市新优质初中,根据郑州市二七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体布局,郑州57中以名校+新校+弱校的组合方式,先后托管了新建校长江路中学和老校102初中,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同时,作为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理事长单位,输出品牌、共享资源,引领6所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2022年8月,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荣获首批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
“集团引擎”发动——引领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动力。一是党建领航:集团发展的主引擎。为加强党对集团化办学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学方向,成立了中共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委员会,下辖3个校区、5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完善的党组织体系建设,为集团化办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集团以周边红色资源为载体、以“二七精神”为内核,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学生信仰之基,红色教育成果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二是文化浸润:集团发展的向心力。集团坚持以“真教育”为核心价值追求,以“以真育真,积极生长”为办学理念,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真”文化体系,东校区和南校区分别孕育出了“真教育+生命教育”“真教育+全人教育”的校区理念,形成了价值融合、逻辑自洽的集团办学理念群,引领各校区并肩共进。三是多向聚能:集团发展的助推器。集团以尊重人、发展人、成就人为管理理念,成立了集团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发展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具体部署教育教学、资源保障、行政服务等各项工作,三个中心紧密配合,确保高效运转。同时,集团内实施干部轮岗、AB角、“管帮带”等工作机制,有效增强了办学活力,提升了工作效能。
“师资活水”畅流——浇灌校区发展的源头清泉。一是“教师漂流记”:轮岗交流的创新之举。建立集团教师交流机制,总校派往各校区的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22.7%,青年教师定期到总校跟岗学习。集团内部师资优化配置不仅给各校区带来办学活力,更有力带动了课程、课堂、评价等办学诸要素的交融、整合、优化。二是“成长自画像”:梯级培养的量身定制。引导教师们绘制成长自画像,集团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需求制定培养方案。针对青年教师,聚焦基本功提升,开展系统培训,并通过“青蓝工程”和“六个一工程”助力他们快速成长。针对骨干教师,搭建“骨干教师引领课”“组内研讨展示课”等平台,促其走出舒适区,实现持续成长。针对名优教师,提供“教学艺术大讲堂”“班级管理大咖秀”等平台,引导他们凝练教育智慧,形成有形成果,供老师们学习和借鉴。三是“教研大联盟”:联合教研的深度互动。在集团联合教研实践中,集团教育研究中心把握教学工作方向,协调各校区教学教研的组织与开展,打通校区壁垒,实现共研共进。集团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标,着力构建“真教、真学、真会”的“三真”课堂形态。通过专题研讨教学沙龙、同课异构集团赛课、“求真”教学节等活动,实现了各校区教育教学的一体化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增值。
“课程宝库”共创——构建学生成长的五育大厦。一是课程开发团队组建:专业保障。聘请校外专家及集团省市名师,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对各校区的课程建设、课程方案的撰写、方案的实施、实施效果和反馈进行系统指导,不断提升各校区课程建设的专业水平。二是多元课程体系构建:奠定基石。在确保国家课程全面高质量实施的前提下,有计划、有侧重地共同开发构建集团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国家课程打基础、地方课程传文化、校本课程赋潜能的“求真”课程体系。其中,校本课程包含七大类30多门,立体多元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长需求。三是特色课程资源整合:添砖加瓦。各校区充分发挥优势,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如本校区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东校区的生命教育课程、南校区的全人课程等,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课程发展样态。
“校家社”合力 ——优化协同共育的良好生态。一是持续赋能家长:滋养孩子成长的肥沃土壤。为确保家校合作“1+1>2”的共育效果,总校设立了“真·好父母书院”,构建系列课程,邀请校内外专家授课,建立积分制度,颁发结业证书,引导他们做新时代“真·好”父母。在总校的示范引领下,各校区均成立了家长学校,紧密的家校合作,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而肥沃的土壤。二是充分挖掘资源:吹拂孩子心灵的和煦春风。学校充分挖掘周边的资源,与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党史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学习、体验、实践。同时,邀请家长志愿者和专家走进校园,开设课程,分享经验,为孩子们打开通向未来的窗户。三是建立营养循环:形成孩子成长的导航联盟。在集团“真教育+”的价值引领下,学校、家庭、社会就像大自然中的生态循环一样,各个元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学校积极构建并完善课程体系,化身“知识与能力的转换站”,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提供精确的导航地图;家庭作为孩子“情感与价值观的源头”,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真·好父母书院”课程,参加“亲子共读”等,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社会则为“多元拓展空间”,以广阔的实践舞台和丰富的生活样本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