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丽娟:以“四个一”为抓手,构建郑州优质美好教育
郑州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多措并举强基础、补短板、促提升,全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连年增加,孩子们不仅“有学上”,而且还能“上好学”,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体验更加直接、更加具体、更加美好。
一、夯实“一个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学位供给
为保障学位充足供应,2010年以来,郑州市已连续14年把中小学建设列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进。优化教育建设用地布局。出台并及时修订《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明确配套规划的中小学与居住区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从法律层面规范和保障了中小学用地标准和技术标准。启动《郑州市中小学布局规划(2021-2035)》修订工作,根据适龄儿童数量变化和区域分布,科学布点控地,优化学校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学校建设供给学位。坚持市级统筹、县级主责,把中小学建设列为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重点督办考核工程,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凝聚相关部门力量联审联批,实施月考核、季公示、年评价制度,定期在《郑州日报》公示进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建设项目快速推进。严格执行中小学用地标准和技术标准,从源头上确保新建学校、改扩建学标准化建设,郑州市教育局、金水区教育局、中原区教育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启动市属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市内五区三环内高中进行科学规划、整体外迁,为高中优质多样发展奠定基础。三年来,建成投用市属公办普通高中16所,新增学位3.53万个。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科学谋划全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编制完成各县(市)《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2023-2025》,计划利用3年时间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41所,预计可以增加学位3.8万个。加强小规模学校建设,近五年共投资10.09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22.92万平方米,购置图书、计算机及各类教学仪器设备10.02万件套,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二、瞄准“一个方向”,推进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发展
市、县两级政府坚决扛牢主体责任,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分批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计划分6批完成,每批创建周期5年,2030年全部完成。其中金水区确定为国家级先行创建县,中牟县确定为省级先行创建县。高位统筹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236个,参与学校933所,占全市义务教学阶段学校总数的69.5%,其中省级优质教育集团38个,市级优质教育集团71个。开展新优质学校培育创建工程。在现有三批次198所新优质学校的基础上,印发《郑州市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促进方案》,进一步深化新优质学校建设,到2027年市级新优质学校扩大到300所左右,其中高质量引领校80所左右,进一步扩大优质学校覆盖面,以新优质学校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紧扣“一个核心”,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郑州市坚持“五育并举”,深入推进“双减”“双新”改革。加强五育并举。申报成立河南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成立县区思政课一体化备课联盟和各学段思政课教研中心组,研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指导意见,建立和健全思政课一体化社会大课堂资源库。组织中小学12年一体化劳动课程研发,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和推广活动,打造区域推进学校劳动课程建设的新样态。开展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示范校遴选,以点带面,推动我市学校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深入推进与发展。深化“双减”改革。精准施策全力攻坚,持续开展“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做好课堂教学减负提质做了示范。制定郑州市中小学作业管理“10条”和作业设计质量标准“18条”,发布涵盖14个学科的《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建立“作业改革论坛”观摩展示机制,成立作业建设“四级工作坊”,提高作业建设水平。推进高中提质。作为国家级“双新”示范区,坚持“升级改造+创新发展+有序推进”的思路,科学制定《三年规划》,构建教研、资源、监测三大支持平台,全面推进“双新”改革。以学科基地建设为契机,助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目前共评选97个市级学科基地,其中被命名为省级学科基地的有33个。依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创建,努力构建“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格局,在上一轮过程中,全市省、市示范校合计49所。
四、强化“一个支撑”,优化教师编配强化师资培养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全面建设,努力为基础教育筑高台提供强力人才支撑。健全机制,主动求才。创新教师招聘方式,变人才招聘为人才引进,变坐等人才为主动求才。近三年以市政府名义召开郑州招才引智教师专项招聘会,组织区县(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赴重点高校现场招聘4000余名优秀毕业生到我市任教。制定教师招聘和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办法,下放自主公开面试权,助力优质、急缺人才引进。梯级培养,多维育才。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积极推进国家、省、市、县、校教师培训五级联动,培训名额向乡村教师倾斜,五年来约有1.5万名乡村教师参加市级(含)以上培训项目,梯次培养中原名师56人、省名师、骨干教师2655人、郑州市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杰出教师4013人。有序流动,交流用才。郑州市历来重视完善教师均衡配置机制,采取区域内校际交流、区域内划片交流、城乡学校交流等形式,推进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