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郏县:多举措赋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发布时间: 2024-11-25 11:08【浏览字号: 来源:

  “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啊,让俺娃在家门口就能上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近日,郏县新城小学教育集团迎宾街校区六(1)班学生李天宇的家长激动地说。

  据悉,近年来,郏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加大教育投入、科学规划布局、精心打造标准化学校、实施教育集团化改革、大力推进五育并举等系列举措,高质量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夯实基础保障。郏县聚焦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2023年,开工建设长桥镇第一实验小学,2024年,在茨芭二中旧址建设茨芭实验小学,扩充茨芭镇区优质教育资源。截至目前,改扩建的郏县实验幼儿园已投入使用。

  科学规划布局,优化整合资源。郏县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人口分布、农村人口迁移、常住人口出生率变化等,全面优化中小学布局,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2023年,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谨慎裁撤”原则,将姚庄、薛店、茨芭作为撤点并校先行乡镇,有序裁撤乡村教学点12所。2024年秋季开学前,稳步实施第二批撤点并校,涉及12个乡镇的44所学校,调剂教师200余人。同时,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寄宿制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实现了空间上合理布局,功能上优化调整,资源上科学配置。

  提升管理水平,聚焦内涵建设。为促进义务教育学校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及内涵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021年起,连续举办“校长教育论坛”“班主任基本功展示”等活动。对标《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评估指标体系》等,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创建工作, 新城小学、第一实验中学等4所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12所学校被评为“平顶山市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郏县教体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

  深化集团办学,扩容优质资源。近年来,郏县把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增量的突破口,实现“城乡共同体,优质一盘棋”。按照示范引领、协同发展、提质扩面的工作思路,以“名校+薄弱校”“名校+乡村校”等形式高质量推进集团化办学,集团内部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发展、教育科研、考核评价一体化,努力增强薄弱学校造血机能,促进成员校之间优势互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差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倍增,让每个学生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目前,全县已成立23个教育集团,其中两个教育集团被评为“平顶山市优质教育集团”。

  落实五育并举,“双减”提质增效。郏县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一校一策”推进学校“一校一品”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思政课“本土化”,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与爱国主义、劳动实践、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构建多维育人体系。各学校坚持开展校园艺术节、科技节、诵读节,打造诵读、艺术、科技综合育人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以课后服务为契机,以社团活动为抓手,创新“普及+提高”育人模式,最大限度丰富服务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各学校依据实际,开展了书法、足球、篮球、尤克里里、非洲鼓、围棋、花样跳绳、武术、机器人、趣味手工、轮滑、观影、阅读等别具特色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的“菜单”式活动深得孩子们的喜欢和家长的点赞。八一路小学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新世纪小学、白庙乡中心校等5所学校荣获河南省首批“五育并举”实验学校。《教育时报》以《“新世纪”里的“五育”并举》为题,整版报道了新世纪小学“五育”并举的落实情况和育人成效。

  同时,各学校立足“双减”,利用地域特色和本土资源,结合时代发展及学生发展需求,积极研究和探索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实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凸显区域或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多元特色课程体系,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郏县新城小学的“东坡文化校本课程”和安良一中“航模科技校本课程”建设等,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校本课程体系。

  强化家教指导,促进家校共育。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暑期家庭教育指导进社区等活动,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教水平,促进合力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