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玉川:内涵发展 特色引领 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发布时间: 2024-11-25 11:05【浏览字号: 来源:

  近年来,鹤壁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均衡、补短板,创特色、提内涵,抓规范、严整治,着力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生态持续向好,办学水平持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一、铸魂育人、守牢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鹤壁市坚持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协同推进,努力打好铸魂育人组合拳。

  (一)协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为大舞台,由市文明办牵头,将之纳入文明城市创建重要内容,组织财政、教育、公安、团委、民政、妇联等部门协同发力,组建“党员宣讲团”“青年讲师团”,选拔“红领巾讲解员”,开展实地宣讲200多场次,制作宣讲微视频160多个,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推出市党史馆、市科技馆、市博物馆等“六馆一线”特色研学线路,创建5处市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1400多场次,参与学生达9.8万人次。开展“国防+专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19期,参与学生1万余名。打造“以心育心 护航成长”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童心向党为心赋能 快乐成长”等关爱活动,覆盖全市300余所学校20余万名学生。

  (二)构建“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体系。以校园为主阵地,在坚持德育为首的同时,努力做到五育并举,把活动课程化,把课程生活化,创新改革学校育人实践模式,开展“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觅春景·摄花影”“青春豫有引力”“忆峥嵘·担使命”等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进戏曲进校园、传统武术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等活动,增强文化自信。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举办校长杯足球赛、匹克球比赛等赛事,各学校学生参与率达到70%以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凝聚合力、改善条件,构建“学有优教”高质量基础教育

  优质的办学条件是学有优教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保障。鹤壁市多维度、多层面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基础教育各阶段、不同地域的办学条件,在努力缩小教育差距的同时,让优质教育资源面向每名学生。

  (一)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近三年来,利用政府投入、专项债、自筹等资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等50余所,回收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10余所,新增111个教学班,增加10000余个公办学位。

  (二)实施城镇优质教育资源扩容计划。高标准举办新建学校,相继投用淇滨区珠江小学、示范区淇水关小学、淇县太行中学、浚县霄河路小学等7所城区学校;实施市鹤翔小学、市淇滨小学等优质学校分校区建设,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迁移、改扩建市高中、市外国语中学、鹤山区中山中学、鹤山区鹤山小学等,完善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行动,制定《鹤壁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24—2028年)》,近三年,累计投入6000万元,批量购置教学仪器设备等,新建、改扩建校舍7200平方米,改造体育运动场馆面积5万平方米。

  三、创建特色、深化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在重视办学条件提升的同时,鹤壁市注重把基础教育的重心放在提升学校底蕴上,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特色育人的作用。

  (一)推进“一校一品”特色发展。实施名校培育、特色创建工程,培育创建了一批省级德育示范校、体育示范校、书法示范校、足球示范校、数字化标杆校、劳动教育特色校;山城区第七小学“八礼四仪”、浚县云溪小学“温润教研”生命课堂、淇县太行中学“太行铸魂”等学校特色创建初见成效。城区学校发挥资源优势,指导农村学校开设国学教育、书法、绘画等特长课程,竹笛、泥塑、经典诵读、古诗词鉴赏等社团活动,开足开齐各类学科课程,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劳动技能,基本实现城乡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二)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进“以专家引领为保障,以教师培养为根本,以资源共享为纽带,以共同提高为目的”的集团化办学联动机制,引发了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的“聚变效应”。推进省级名校托管,与省级名校“联姻”,区域内学校先后与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郑州一中、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重庆市两江新区童心小学开展合作办学,实现“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转变,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助跑”。

  (三)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成立高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4所高中创建成为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

  (四)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特殊教育保障水平持续提升,100%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就近便利安排就学,20万人口以上的县区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

  四、规范管理、攻坚创新,提升基础教育治理能力

  当下教育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诉求的个性化不断增强,人们更加关注质量和水平,更加关注教育公平和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坚决打好“双减”巩固落实战。组织协调“双减”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执法,首批聘请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23人,公布全市办学资质合规、具备招生资格学科类培训机构“白名单”13家,学科类治理成果持续巩固深化。完成省级、市级35家体育俱乐部年检,全部按照规定纳入全国校外机构监管平台。

  (二)深化教育信息化2.0示范市创建。持续推进鹤云教平台+教育专网建设,基本建成教育专网,已接入教育部门及学校67家,数字校园星级覆盖率达到84%以上,55所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数字校园标杆校;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用户52万,师生注册率100%、月活跃率96.4%,深度应用水平持续提升。

  (三)推动基础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完善规范办学线索转办和问题督办机制,加大对违反负面清单规定、触碰底线红线办学行为的惩处力度,坚决防止出现挑战底线和触碰红线的办学行为,切实提高办学治校的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规范课外读物,开展“清源”“护苗”“绿书签”等系列活动,对中小学校图书馆藏书进行逐一审查,严把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入口关”,防止“问题课外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