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获嘉县:革新图强、乘势而上 不断开创集团化办学新局面

2024-11-05 09:58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新乡市获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意见等政策精神,针对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研氛围不浓、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开展集团化办学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有力促进了乡村教育发展,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能够读上好学校,进一步提升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水平。


  做好顶层设计,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


  为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获嘉县确立了“纵向抓标准化学校建设,横向抓集团化办学”的工作思路,把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推动实现由多元化向集团化合作办学的三次飞跃。2014年,印发了《多元化合作办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城区为主周边辐射”“分级联动全面推行”分步走的目标,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2018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多元化合作办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通知》,在原来合作办学的基础上,采取县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乡域间优质学校、中心校内部学校等联合结对的方式,实行三级三层联动,实现全县多元化合作办学全覆盖。2022年,按照上级集团化合作办学要求,以一体化办学为切入点,开始探索尝试集团化办学模式,向全县学校印发《获嘉县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调整全县合作办学方式和结对学校,主要采取县域间优秀学校指导、乡域间集团化学校交流、中心校内部所有学校集团化合作办学三种方式,2023年对结对方式进行微调,组建42个“联盟型”“项目型”“紧密型”集团化学校。该县分别从构建教育集团体系、加强集团共研共育、整合集团课程资源、打造集团办学特色、加强宣传引导五个方面做出了要求。进一步明确各教育集团发展目标,中心校内部“紧密型”教育集团要以服务布局调整为抓手,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优化配置集团化办学教学资源。“项目型”以一年一个项目和课题进行探讨研究,注重实际成果,要求每学期末总结上报阶段性成果。“联盟型”教育集团按照重点突破、贯穿一线、带动全面为总基调,对日常活动提出具体明确要求,真正把集团化办学做实,做出成效。


  立足区域特色,聚焦名优领衔“强发展”


  获嘉县充分考虑各乡镇之间的实际差异,多元化、多模式走特色发展之路。推行“1+X”型办学模式,按照“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强弱结合、规模适度”的原则,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以优质学校为龙头,联合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通过管理重构、资源重组、体制创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增值。集团校内统筹安排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研活动和评价考核等,切实缩小校际差距,促进弱校教学水平快速提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采取“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方式,推动校际资源共享、管理互通、研训联动、项目共研、质量共进,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


  以“共享+联盟”的模式,从教科研训联合开展、学业质量共同提升、大型活动协同举办、各类教师统筹培训等方面进行协同发展。


  发展学区统筹办学模式,采取资源共享、管理互动、课程教学衔接等措施,强化学区九年义务教育的连续性和中小学特色建设的稳定性。


  探索教育联盟办学模式,依托区域优质学校,组建教育联盟,实施“捆绑式”发展,推行“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共享、融合和互补。


  强化分类指导,注重办学质量“补短板”


  为保证集团化办学质量和效果,让集团校“胸中有目标,手里有任务”,避免合作活动的表面性、盲目性、随意性,该县各教育集团由牵头学校负责,充分讨论、民主协商,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扎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及行事历,明确每月活动内容,经该县教体局审核后全县印发。


  明确牵头学校任务,活动实施和上报材料等由牵头学校负责,避免相互推诿和重复上报材料;教育集团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评课等教研活动方式上,要根据合作学校校情和需求,发挥优势项目和资源;在合作层面上,班子成员、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在合作形式上,采取教师互动、学生访学、经验交流、共同开发校本课程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实现合作校教育教学管理互通互融;及时保存合作期间的各种活动档案资料及图片,将合作活动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丰富合作管理内涵,各教育集团做到了活动前有方案、中有记载、后有总结。对集团校活动加大监督力度,采取实地督查和查阅材料相结合方式,包括工作如何开展、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效果等进行督查,全县通报督查结果。


  整合办学资源,形成有效机制“促融合”


  积极推进教育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下沉、融合,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全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互通,合作、共生,优势互补,使优质教育资源合成再造,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集团管理机制促融合发展。教育集团学校在相互尊重办学自主权和特色的基础上,集团牵头校校长、中层领导参与集团分校的工作管理。集团内部学校从理念、师资、管理等方面对集团成员校进行资源共享、精准帮扶。通过校长座谈、集团会议、现场观摩等形式,探讨交流学校定位和管理策略,促进成员校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集团成员校选派中层领导赴牵头校挂职锻炼或到分校轮流任职,交流分享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学生培养策略。去年以来全县各教育集团开展了“发挥集团优势,共谋教育发展”等为主题的校长、骨干教师论坛交流20多场次,双向交流人员达80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集团内所有学校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培育特色课程促融合发展。集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开发不同特色课程体系,最大程度发挥课程集群的育人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积极推动教师共同开展观摩、备课、听评课以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发挥各学科“名师工作室”带动作用。


  优化集团师资配置促融合发展。建立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有利于集团化办学工作的人事制度,吸引和鼓励干部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并建立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双向交流制度,确保每年10%的专任教师进行双向交流。


  突出名师引领,重视教师培育“优队伍”


  强化教师联动共建,促进优质均衡,教育集团打破校际壁垒,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建立了骨干教师引领制度,充分整合集团内名师资源,建立了名师团队工作室,深入开展了名师带学徒提育人能力、带教研组提备课质量、带课题组提研究水平的“三带三提”等活动,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励骨干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唤醒其内驱力,让优质师资能够在集团内各成员校之间流动,共享教学经验;通过集团内部的交流带动,加速教师成长,各校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充分发挥集团办学优势,构建教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共同体,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广阔平台。集团校实施名师轮岗制度,选派总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成员校进行业务指导和专业引领,实现了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集团牵头校立足实际,整合教学资源,统筹制定教研活动计划,通过微课直播、网络教学等模式,实施远程教学,及时为老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老师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提升了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推进“互联网+教育”促融合发展,依托远程教育教学视频互动系统,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名校课堂”“名师课堂”“同步课堂”等教育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名优校长、教师在教育管理、教学教研中的辐射作用,通过搭建线上管理和教研平台,打通资源边界,实现线上课程共有共享,有效应用信息化教学成果,缩小了集团内部差距,促进集团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实施精细管理,加大考核力度“激活力”


  集团牵头校积极发挥衔接、协调、监督等管理职能,按年度实施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做到了制度化、常态化。获嘉县教体局探索尝试把教育集团工作开展作为评价学校,考核校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过程性管理,对集团牵头校校长、交流轮岗教师业绩进行全面考核,把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纳入集团校的年终工作进行捆绑评价。该县教体局结合重点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每年对各教育集团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四至五次督查,汇总结果,向全县进行通报。


(新乡市教育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