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记者聚焦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第一站——郑州
“豫教新篇章·媒体中原行”2024年河南教育集中采访系列活动(三)正式开启
为深入挖掘、总结和推广我省推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全面宣传、推广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和新优质学校建设典型经验,10月29日-31日,省教育厅特邀十余家中央驻豫媒体、省内主流媒体深入一线,对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新乡市获嘉县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新乡市获嘉县凯旋路小学教育集团、三门峡市灵宝市第四小学教育联盟、三门峡市灵宝市第三小学教育联盟进行集中采访,围绕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发展情况及经验、市县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先进模式、中小学优质教育集团典型经验、新优质学校建设等进行报道。
10月29日上午,媒体记者团参加了在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召开的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总体情况座谈会。
媒体集中采访座谈会
会议上,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河南省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教育厅把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指导各地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通过高位统筹、建章立制、狠抓落实,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破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和不均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截至今年秋季开学前,全省共有集团学校3424个,参与集团化办学学校11239所,整体覆盖率达到53%,较2023年底提高24个百分点。下一步,省教育厅将通过试点探索与面上推广相结合,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高集团化办学覆盖面;继续鼓励各地采取“名校+薄弱校”“名校+乡村校”“名校+新建校”等多种形式实施集团化办学,迅速提升薄弱学校、乡村学校、新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形成“省、市、县”三级培育体系;指导各地建立适应集团化办学特点的考核评价和业务指导制度,引导和促进集团化办学工作可持续发展。
座谈会上,郑州市教育局、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郑州市中原区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本地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情况。
郑州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情况
截至目前,郑州市有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共同体236个,参与学校933所,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69.5%,评估认定市级优质教育集团71个,38个被认定为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全省200个)。根据市政府规划,到2025年底,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将达85%以上,市级优质集团达75个以上。
郑州市在集团化办学覆盖到所有区县 (市)、乡镇 (街道)的基础上,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建一所优一所”,原则上新建公办学校全部纳入集团化管理;坚持“弱一所带一所”,逐步将薄弱学校全部纳入集团化管理;坚持“抓一点带一片”,支持鼓励提质后的成员校成为新牵头校,组建新的教育集团,最终整体提升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经过多年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实践,郑州市教育均衡情况成效明显,尤其体现在“择校热”大大缓解,部分原薄弱学校生源大量回流,甚至成为新的热点学校,集团化办学得到了百姓的充分认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认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郑州市二七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情况
郑州市二七区现有河南省优质教育集团8个,郑州市优质教育集团12个。二七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 统分结合”集团化办学新思路,全方位织密党建引领、上下联动的立体决策网。在集团总校统领下,各校区之间强化共建共享,实行师资统管、教学同步、文化共育、资源共享、考核同标,同时倡导发展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
二七区围绕“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教育”目标,把牢“优质、均衡”两大主线,持续强化教育发展根基。将优秀师资共育作为集团提质增量关键环节,集团总校作为办学理念、文化内涵、教学方法、教研培训的孵化基地。实施新建校校长筹建制,新校项目启动即纳入集团管理,确保新校投入使用即成为优质学校,辖区群众对教育的认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日益增强。
二七区坚持“全域覆盖、多元联动”,创新集团化发展“双驱”模式,“一校多区”和“教育发展共同体”两种模式纵横交织、多元联动、相互补充,实现了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学校和各学段“三个全覆盖”,形成了城乡一体协同发展、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区域教育品牌发展的三大新样态,让资源从“单一”到“多元”,由“一校好”变“校校优”,推动越来越多的学校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郑州市中原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情况
郑州市中原区教育局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探索出“333”集团化办学中原策略,以3个“双”,实现3个发展,打造3组共享。3个“双”即集团主体、区域主导双定位,集团、区域双线并进,规范、示范双引领;努力实现3个“发展”,即集群式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3组“共享”,即打造共创共生、共享共进、共融共长的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新生态。
中原区在2016年原有6大教育集团基础上,调整组建紧密型、引领型、项目型、教育联盟4大类20个教育集团。各集团组建理事会、秘书长办公室、学科导师团、学生发展中心等八大团队,规范教育集团工作的实施。
中原区以三大任务、七走校、四管理深入推进教育集团内涵发展。以“任务布局精准化”明确集团“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学生成长”内涵发展三大任务,以“责任落实网格化”明确管理职责,以“实施方式协同化”进行业务联动,以“团队建设梯级化”建好五级团队,全员全程全链条深度参与目标、过程、质量、结果四项管理。围绕“三大任务”,开展“七走校”,即走校跟岗、走校调研、走校教研、走校科研、走校结对、走校跟班、走校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第一站: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记者团来到了“文化建设共融、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教学互动”为发展策略的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是一所引领型教育集团。集团包括引领校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以及郑州市第六十四中学、郑州市中原区西岗中学、郑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等三所成员校。集团以“文化建设共融、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教学互动”为发展策略,致力于优质教育资源带动作用,全面提高集团的办学质量。
集团聚焦教师素养提升,建立了“1+3”研修体系。“1”即集体教研。集团将各校各学科教师纳入19初各备课组,每周周一、周三集中开展集团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显著提升了教师备课、上课质量。“3”即集团教师发展共同体、毕业年级研讨会、中招命题研讨会等大型研修活动。
集团每学期开展“一日一校”视导活动,走校调研,诊断教学工作。由区教研员和集团校领导组成视导组,通过观课和查阅教案、查看听课记录、检查作业批改情况等方式进行诊断,视导后对集团校工作进行评价反馈并给出相应改进的建议,取得了显著的督促效果。
教育集团成立以来,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与兄弟学校共融共生,锐意进取,互相支持,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追求。
第二站: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
记者团来到了“名校办新校、强校带弱校”建立“1+1+6”管理机构的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
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教育集团成立于2016年,目前共包含紧密型成员校4所、引领型成员校5所。该集团以“名校办新校、强校带弱校”为基本运作模式,制定实施方案,立足集团各校的校情,充分发挥互助教育集团的品牌、资源、团队优势,打造集团化内涵发展模式。2023年该集团在全面总结提炼已有举措和经验的同时,遵循“总量不变,结构优化,资源盘活,发展均衡、整体提升”的原则,在管理机构、集团建设制度、内涵发展模式上积极探索,建立“1+1+6”管理机构:建立“教师、教学、德育、宣传档案、后勤保障、内部督导”六大发展中心,明晰各机构主要职能,架构集团运作模式;打造“JXL”模式,通过进阶化的“5+1”全链条培养模式(5是指一线教师发展的5个阶段:新手教师、新秀教师、骨干教师、成熟教师、年长教师;1是指干部教师的“三级培养”模式:搭舞台、建梯台、创平台),以项目化的“问题+探究”纵深研修模式的教研活动为主线,辅助以立体化的“常规+特色”的多彩活动,从“学校管理维度、教学教研维度、学生发展维度”三个方面,不断探索实践集团内涵发展模式,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集团综合实力的提升。
第三站: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
记者团来到了以“名校+新校+弱校”组合方式,形成一校三区办学格局的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
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以“名校+新校+弱校”的组合方式,先后托管了新建校长江路中学和老校102初中,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作为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理事长单位,输出品牌、共享资源,引领6所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集团引擎”发动,引领集团化办学。一是党建领航,成立中共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委员会,完善党组织体系,以红色教育为基底,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是文化浸润,以“真教育”为核心,形成独具特点的“真”文化体系,引领校区并肩共进。三是多向聚能,成立教育研究中心等三中心,实施干部轮岗等工作机制,提升办学活力与工作效能。
“师资活水”畅流,浇灌校区发展。一是“教师漂流记”,建立教师交流机制,优化师资配置。二是“成长自画像”,为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三是“教研大联盟”,实现各校区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和教学质量增值。
“课程宝库”共创,构建学生成长大厦。一是组建专业课程开发团队,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二是构建多元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三是共享各校区特色课程,实现优势互补。
“校家社”合力,优化协同共育。一是赋能家长,设立“真·好父母书院”,构建家校合作坚实土壤。二是挖掘资源,开展馆校合作,邀请家长志愿者和专家进校园。三是建立营养循环,形成孩子成长导航联盟,护航孩子全面成长。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记者手记
一天匆匆结束的集中采访时间虽短,但留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看他们怎么说。
凤凰网 马敏:
呼叫救援、调整体位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在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生命课堂现场,学生们熟练地进行心肺复苏模拟练习,你会惊叹于学生掌握的生活技能——防溺水、打结逃生、厨房着火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意外在这里都是课堂知识。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将生命教育灌溉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以真育真,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集团办学理念,成为了家长们口中”家门口的好学校”。
从“好上学”到“上好学”,在郑州,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遍地开花”,互助教育集团、第十九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等知名教育集团,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到一所知名好学校。
集团化办学不仅打破了学校之间的隔阂封闭状态,更让集团内各校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关系,联结成为教育共同体,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把更多“民生之盼”变为“民生之赞”。
河南日报 樊雪婧: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采访中,我看到,一所薄弱校由托管前的4个班增至14个班,生源增长3倍之多。我想数字背后,家长信心的倍增源自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倍增。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在郑州市组建起的一个个教育集团中,学科共建、教研共享,传帮带的机会增多,薄弱校、新建校教师力量得以补充和提升,优质教师流动起来,像一颗颗火种点亮着孩子们的未来。
采访中,我也听到,“覆盖面不足”“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办学融合难度大”……集团化办学改革提质扩面还任重道远。但随着改革推进,优质学校“朋友圈”越来越广,距离“让更多人享受更好教育”的目标会越来越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遇到属于自己的好老师。
大河报 牛洁:
“上好学校难”“择校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问题都是困扰家长的“心病”。通过走访,能深深感受到我省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力度和智慧,家长的“心病”正在缓解。
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建立“1+3”研修体系,每学期开展“一日一校”视导活动,走校调研,诊断教学工作;郑州市中原区互助教育集团,建立“1+1+6”管理机构、打造“JXL”模式,做法先进创新,具有示范意义;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总校积极向各校区派出优秀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师漂流记”,让家长看到改革的决心……一所所学校,共同绘出一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美好画卷
优质均衡发展,均衡很重要,优质也很重要。令人欣慰的是,通过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深入,学校的各项指标越来越好,已形成良性循环。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河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家长们“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马俊峰:
为了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这次走进郑州市二七区、中原区几所代表学校,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集团化办学为中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带来的改变,以及对教师群体教育教学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团中,为做好“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到更多学子”工作,学校打通三个校区的“间隔”:从教师教研到学生第二课堂实践,学生们“学在一处”,成长在一处。
同时,学校采用让教师“转”起来的形式,将三个校区的教师统一管理,梯队调配,老带新,优带后,确保各校区各学科都有最合理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学生。
多方努力下,学生在进入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通过三年的学习,可以实现成绩和个人成长的双向“正增长”。
这种看得见、信得过的“正增值”,让学生、家长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逐步提升,真切的将“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这一目标落到了实处。
河南手机报 周玉筝:
今日,我有幸参与了河南省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发展经验的采访活动。在参观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了集团化办学所带来的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过去,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一些学校的学生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现在,通过集团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向这些学校辐射,让更多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同时,我也被集团化办学所带来的教育教学创新所震撼。在集团化办学的推动下,各学校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其中,在参观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时,学校联合红十字会,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变成每一位新生的入学必修课。培训采用“实景模拟”的方式开展,教会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该如何应对。通过这样的培训,在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也可以在危机时刻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通过此次采访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河南省在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方面的决心与成效。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河南省将继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为更多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