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晓峰:加强规范管理 优化教育生态
没有良好教育生态就没有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必然要求。随着教育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洛阳市基础教育领域依法治教、规范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开展规范管理,就是突出“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主线,守牢“安全管理、规范办学”红线,聚焦办学治校的主要环节和关键领域,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直面问题短板,用铁的决心、铁的标准、铁的要求,集中整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顽瘴痼疾,加快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全面提高办学治校水平,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明确办学方向,坚决推进五育并举不动摇、不偏离
针对党建引领缺失、办学方向偏离、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等问题,洛阳市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为牵引,指导各学校不断完善整合内部机构,建强用好“一院两中心”(即落实“书院制”育人理念,打造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校本培训、课堂实训和教师培养评价为一体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集思政教育及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及生涯规划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为一体的学生成长中心)。
坚持五育并举,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生成长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全面育人”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拓展人才培养渠道。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融合,注重沉浸式非约定式思政教育,全市建立了“1+2+N”(1所高校带动2个县区、若干所学校)协作机制平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完整、准确、全面地融入大中小学课堂;加强科学教育,实施科学副校长“双千”计划,定期开展科学专题讲座、“科学家进校园”“学生走进科研院所”等活动,举办科技节和中小学生机器人、航模、无人机、信息技术大赛等,不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坚持大课间巡查并定期通报制度,保证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强化美育教育,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举办墨香书法作品展示、中小学生艺术节等艺术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注重劳动养成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全市遴选出71所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共创建29家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拓展学生实践场所,持续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加强常规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针对违反国家课程方案、校长不深入教学一线、学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洛阳市进一步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一是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坚决整治随意调整、增减课程,挤占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行为。严把教材教辅意识形态关,坚持常态化教材、教辅、课外读物排查机制,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每学期针对中小学教材、教辅、课外读物开展定期排查、专项抽查等,守牢育人底线。二是充分利用“课改优质课”“高考百题讲”“课改示范课”“学生小讲堂”“复习小专题”五大课堂教学改革平台,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市县两级教师发展中心经常性到学校开展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项视导,组织开展沉浸式教研,积极推进落实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和项目化学习。三是细化中小学学籍管理。加强对学籍信息管理工作,对学籍建立、学籍变动、毕业升学等学籍情况进行排查监督。严格落实学生“人籍一致,籍随人走”,对于违规建立学籍、空挂学籍、代建学籍、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学籍业务办理不及时等问题,对相关责任人和学校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强化师德师风,培育品德高尚的“大先生”“教育家”
针对教师违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不平等对待学生甚至侵害学生合法权益、不注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教师进行排名奖惩等问题,洛阳市持续加强对师德失范问题治理力度,切实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环境。一是持续做好“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新教师岗前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途径,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全员教育。完善警示教育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召开师德警示教育大会,每年秋季开学一个月内实现全市学校师德师风以案促改主题教育全覆盖。二是强化督导考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通过不定期检查、抽查、暗访等形式,加大对各学校、各县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督查力度。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列入教育督导部门督政督学的内容,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情况督导检查,将其作为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测评内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师德师风问题多发的地方开展专项督导。三是加大师德失范查处力度。对师德失范行为坚持“零容忍”,做到有诉必查,查实必究。严格落实师德警示通报制度,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半年向市教育行政部门报送师德违规查处及通报工作情况报告,学校每季度将本校师德情况报送教育主管部门,对查实的师德违规问题,进行分级公开通报,形成持续不断的震慑效应。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在媒体、网站、学校公示栏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行风,有效遏制及防范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四是出台“尊师重教”系列优惠政策,为全市在岗教师在就医、出行、旅游、健身、观看体育赛事等方面享受优先、优惠、免费等政策,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营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浓厚氛围。
巩固“三防”建设,筑牢校园安全“红线”“底线”
针对校园安全责任不落实、校园安全排查整改形式主义等问题,洛阳市对照校园安全工作基本标准,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属地管理、家校共建、社会协同、职责明确的校园安全管理、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置体系。通过校园安全教育常态化机制、法治教育、心理辅导等有效措施,遏制和减少涉校涉生安全事故,有力维护教育系统持续和谐稳定,守牢校园安全底线。尤其防范学生欺凌事件,指导学校开展全面排查梳理,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状态、思想情绪和同学间关系等状况,及时查找发生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的苗头迹象或隐患点,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全面建立“学校、年级、班级、朋辈”四级预警网络,要求各学校建立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学生的“三个清单”,加强对重点关注学生的关心关爱。加强家长对心理健康、生涯规划教育、防欺凌的了解和支持,通过家长会、线上课堂、讲座等形式,指导督促家长或监护人依法落实监护责任,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和成才观,掌握与孩子沟通的科学方法,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落实督导问责,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树权威”
针对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行政部门履职不尽责等问题,洛阳市深化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坚决整治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教育职责,违反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严重影响区域及学校教育发展等问题。一是健全改进教育督导方式。通过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重点检查学校是否遵循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是否存在规范办学负面清单行为;健全社会监督体系,畅通并公布规范办学举报电话、邮箱、网络平台等受理渠道,广泛接受学生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二是加强问责力度。对违反负面清单规定、触碰底线红线办学行为的惩处力度,依法依规严肃追责,让违规办学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三是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将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履职考核,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