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零拒绝 全覆盖 共成长 让所有孩子更好享受教育阳光

2024-10-17 15:37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郑州市作为国家级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认真贯彻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坚持特教特办、优先发展,不断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优化资源布局,深入开展融合教育,把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促进特殊人群享有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在整体统筹上下功夫,构建高位推进体系


  强化政府主导。郑州市、县两级政府将特殊教育发展纳入基础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各区县(市)教育部门牵头成立本级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区域内适龄残疾儿童进行全面科学的入学或转介评估,确定特殊学生最适宜的教育安置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鼓励随班就读,努力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加适切且有利于终身发展的教育环境。同时,教育部门积极联合残联、卫健、民政等部门共享互通有关数据,确保实现特殊学生政策落实全覆盖、学校接收随班就读学生零拒绝。


  成立专门机构。郑州市围绕特殊教育工作,成立市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支持建成13个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2个特殊教育学前部(郑州盲聋哑学校、二七区辅读学校)。各中心加大专业力量整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和专业特长,承担区域内特殊需要儿童的认定与评估、教师培训与交流、教育科研与实践,以及资源教室建设考核评估等工作,积极配合辖区融合教育工作开展,方便特殊需要儿童就近入园、入学,实现了学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全覆盖和学前义务一体化推进。


  推进均衡发展。郑州市还将特殊教育发展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范畴,推进特殊教育工作优质均衡发展。市政府将特殊教育发展情况纳入对区县(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引导县级人民政府切实履职尽责,落实特教特办,为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区县(市)结合实际,推动辖区工作协同发展。如二七区成立了以二七区辅读学校为牵头校的“向阳花”教育发展共同体,通过集团化办学促进辖区学校在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工作上共同成长。


  二、在保障供给上下功夫,赋予持续发展动能


  加快硬件建设。近年来,郑州市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利时机,新建和改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市本级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形成了“市、县、校”三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保障体系,并为各资源中心(教室)配备有关教学辅助设施和康复训练设备。


  加大经费投入。近几年,郑州市每年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均保持在500万元以上,市本级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达到每生每年7500元,部分区县(市)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已经超过省定标准(其中管城区每生每年8000元)。在学前教育方面,积极落实省定学前教育阶段特殊儿童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于2018年起,将学前教育特殊儿童生均经费提高到每生每年1万元(含民办),为18所融合教育幼儿园提供每园10万元学前融合教育专项经费。


  落实资助政策。落实特殊教育专项补助,健全覆盖全市的资助体系,将残疾儿童少年纳入资助范围,保障每位适龄残疾儿童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近三年,累计为残疾学生发放资助资金2068万元,惠及学生5万人次。同时,落实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并实行专户管理,切实保障学生权益。


  三、在教育教学上下功夫,促进内涵高质发展


  关注“幼小转衔”。开展融合教育“幼小转衔”实践系列研讨,深入了解特殊学生“幼小转衔”过程中不同领域的关注点和需求,探究常见问题解决办法,通过提炼转衔过程的有效经验,为政策制定及转衔实践提供有效依据。郑东新区依托全区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建立特殊儿童成长档案,做好入小学后的跟踪衔接和记录工作,实现连续融合、精准融合、系统融合。荥阳市第二幼儿园利用特有的环境优势开展闭环式走廊循环活动,激发特需幼儿参与兴趣和挑战愿望,促进运动经验积累,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身心准备。


  开展课程研发。积极引导教师研发以学生为主导的多元生动融合文化课程,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快速识别校园中的融合障碍,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丰富学生评价方式,更好激励学生在校成长。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从2014年开始接收残疾儿童,近十年的时间里,该校不断实践探索,构建面向人人的“都好”课程体系,完善“1+2+X”的育人模式,面向特殊儿童,“一生一案”定制课程清单,搭建“专业辅助,互助学习”双维度学习支架,建设灵活自由的“X”选修课程,不仅让普通学生快乐学习,也让每个特殊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注重因材施教。各学校实行“分层设标、分层施教、分层辅导”的教学模式,坚持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为每个特殊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着重学生文化课知识学习的完成度和有效性,加强课前铺垫和课后复习指导,适当降低考核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更加注重特殊群体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缺陷补偿,侧重于加强公共安全、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心理健康和兴趣爱好方面的教育,随班就读学生接受教育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有力地避免了“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现象的发生。积极鼓励特殊群体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大放异彩,在市级各类评选中都对残疾儿童有所倾斜,为提升特殊学生的发展积极性、成人成才空间铺路架桥。


  四、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助力人才支撑提质


  加强教研指导。建立市、县两级专、兼职特殊教育教研员队伍,不断增强特殊教育教科研力量,提升特殊教育教科研质量和水平。聚焦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支持策略和班级建设等专题,定期开展跨区域教科研、校际联合教研、普特联合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特殊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开展专项培训。每年,郑州市教育局都会依托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培训机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指导、送教上门等承担特殊教育任务的教师专项培训,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近年来,全市共培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随班就读和资源教师1000余人次。


  提升专业技能。依托基础教育精品课、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广泛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岗位大练兵,以赛代练,提升教学实施能力。


  五、在协同共进上下功夫,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推进文化融合。启动实施“无障碍”校园融合文化建设工程,聚焦硬件设施和无障碍标识两个方面,最大限度创设促进特殊需要学生与普通学生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使特殊需要儿童的融入和参与不因设施、设备的设计缺陷或物理障碍受到任何限制。各学校充分利用电子屏、宣传标语、海报等形式,加强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的宣传,让更多的家长看到、听到、悟到融合教育理念,让尊重、接纳、关爱、融入、互助的关键词深入人心。


  探索校医协作。鼓励各区县、各学校积极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协作,构建医教结合课程体系,探索康复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专业指导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方式,努力建立医疗教育互通和互助机制的特殊教育模式,有效地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需求。郑州航空港区积极探索“医教结合”之路,与专业医疗机构联合开设小组课程,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4+1”医教结合模式。


  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凝聚家校共识对特殊群体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各学校在做好常规家校共育工作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多样化开展家校互动,提振家长信心,更好鼓励孩子在校健康成长。中原区伏牛路二小邀请中原区卫健委、辖区办事处的专业人员组成小组,在资源教室课表制定上为随班就读学生和家长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学生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下得到充分学习和发展。


(郑州市教育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