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政课程吸引力和针对性!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大家谈系列报道(六)

发布时间: 2024-09-25 16:40 【浏览字号: 来源: 教育厅新闻办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9月18日,全省教育大会在郑州召开。


  连日来,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河南省教育厅推出“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大家谈”系列报道,今天谈的主题是“提升思政课程吸引力和针对性”!


郑州大学

周荣方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对青年群体,要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鲜活素材,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他们与伟大时代同向同行——我以“行走的思政课”寻找答案。


  行走现实,埋下信仰的种子


  思政课要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真正在青年中入脑入心,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最美教师,我有更多在“社会大课堂”学习的机会,有幸跟随各行各业的榜样,走进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当我告诉学生,走进高铁,你会知道我们白天正常听到“火车即将启动”,是多少人凌晨奋战的成果;走进特殊教育,你会在送教上门、风雨无阻中看到“一个也不能少”的教育情怀,一个个或温暖或坚毅的身边故事,让时代温度与理论高度互相赋能,为青年埋下信仰的种子。


  行走内心,赋能成长的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科学系统的回答。作为教师,要了解四问之中蕴含着怎样的青年困惑。我带领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郑秀娟等老师,与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李艳丽名班主任工作室联动,在中学大学探索“原生态对话会”:双方不做任何发言准备,随机提问回答。“我总是在内耗怎么办?”“如果内耗无法避免,那么关键是怎么用行动让内耗变成内力。”畅所欲言的问答是通往学生内心的“行走”。会后学生手写给我六十多封信,说“要以梦想的沉淀铸成成功的钥匙”“未来不可控,努力才有选择的权利”等,我感受到信仰的种子在扎根发芽!积极回应青年困惑,理直气壮地讲道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以“行走的思政课”凝练思政引领力,让理论向内心扎根,让青年向复兴而行,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河南大学

张欢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相继召开,都优先强调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青年思政课教师,自己备受鼓舞,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奋斗方向。


  一要继续根植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敬畏,并将其作为人生奋斗的志业。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远不止于传授知识,更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品德的塑造者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传播者。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将继续努力讲好思政课,做好青年学子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大先生”。


  二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做到教学科研互长。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学生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深入理解教学规律,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做到八个相统一,用学理讲政治才能真正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从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要始终保持言行一致,成为言传身教的信仰传递者。思政课其实是由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信仰、走进信仰,认同信仰、践行信仰、传递信仰。这是一个“信仰之旅”的过程。思政课教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者,更是这种信仰的传播者。我将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阐释其深刻的道理和学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也引导学生成为信仰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吾愿“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河南农业大学

陈 娱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上指出:“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只有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才能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推动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近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思政课教师更好担当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指引了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省教育大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进行动员部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高校思政课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复杂系统中,各种教育力量、教育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作为一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第一,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增强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责任感,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夯实理论功底,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第二,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和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针对性地对大中小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阶段、分众化设计,体现思政课的层次性、递进性,提升教学针对性。第三,把思政小课堂搬到社会大课堂,努力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创新形式。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第四,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选树新时代先进典型以及伟大成就案例,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第五,突破传统教学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和短视频平台扩大思政课教学影响力,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推出有深度、有温度、有说服力的原创作品,推动高校思政工作更加生动鲜活,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河南师范大学

蒋占峰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教育大会对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进行动员部署,在河南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名一线思政课教师,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好“立德树人”根本工作,既是无上光荣,亦是毕生追求,可谓任重道远且责无旁贷。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要从强化理论素养、坚定政治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提升专业能力、彰显人格魅力等多个方面着力,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认同感、获得感,打造一支有信仰、有能力、有素养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思想的人传思想。


  二是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持续坚持思政课改革“八个相统一”的鲜明导向,在思政课授课中,及时将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等融入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热点背后的思政因素。着力推动思政课教学向课外延伸,将思政讲台移到学生社区,移到学生班会,移到学生活动,不断丰富思政课开展的模式、形式,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潮”起来,以“青言青语”吸引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三是完善多元化评价过程,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思政课程建设,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要不断完善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在原有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基础上,继续深化过程性评价,增加实践考核比重,将课前、课中、课后联系起来,不断健全科学、全面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既要优化“第一课堂”考核评价,又要丰富“第二课堂”实践评价,引导学生既懂理论又懂实践,使考核“优”起来,“动”起来。


  行百里者半九十,致胜利者积跬步。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与广大思政课教师一起携手共进,珍惜良好发展机遇,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做新时代青年思想与灵魂的塑造者,引领学生树立报国强国的宏大志向,成为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河南理工大学

王家涛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全国及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不仅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强调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性。要想高质量上好思政课,就必须要做好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一、紧贴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


  思政课的内容应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课堂。通过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同时,要重视并做好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和兴趣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使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性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难以适应新时代思政课的需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在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前提下,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提升课程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空洞的说教往往会让学生丧失兴趣,抗拒学习。要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可以在增强课程趣味性上下功夫。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生动的历史故事、社会热点、文化名人的事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四、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思政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知其然”,即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更要引导他们“知其所以然”,即理解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和深层次原因,最终要达到“知其所以然”,即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例如,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可以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动的社会现实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河南工业大学

丁建波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第一要务。在过去这些年的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坚守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也都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拼搏和努力着。


  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将思政课仅仅看作是一般的知识课程,忽略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学生究竟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多少道理,他们能够明白多深的道理,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关键的抓手就是“唤醒”!


  首先,唤醒老师与学生对思政课的再认识:这门课固然有知识,也有理论,但是根本上来说是“讲道理”——这门课讲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道理,是国家富强文明的道理,也是民族伟大复兴的道理,其中时时处处都蕴含着个人成长的道理。


  其次,唤醒老师与学生对信念与信仰的再认识:在战争和艰苦的岁月里,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与信仰帮助中国人民走出了苦难;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与信仰将帮助中国人民走向更高远更伟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再次,唤醒老师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最后,唤醒老师与学生对自身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再认识:专业课给学生的是做事的本领与能力,思政课给学生的是做人的标杆与尺度。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不断引领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努力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孙训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进”一词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要改进就说明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需要解决,如抬头率不高、吸引力不足等。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在一定程度制约思政课铸魂育人功能的实现,因此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和吸引力、补足教学短板便成为当下非常紧迫的任务。结合学习,我将从以下方面对如何提升教学吸引力、补足教学短板进行探索:


  (一)热爱思政课堂、牢记责任使命


  教育是一场赢心之战,对思政课而言更是如此,如何赢得学生的心,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思政课是通过育人来赢心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要充满感情、充满热爱,立足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体会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所寄予的厚望,去深入理解思政课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作用,要把思政课讲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真情实感去讲思政课,增强感染力。


  (二)重视深挖学情,做到精准施教


  针对思政课中存在的抬头率不高、吸引力不足的现象,需要站在学生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不是说思政课重要,学生就必须听,学生需要知道为什么重要?重要在哪?和我有何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通过沟通,深挖学情,通过课堂调研、思想随笔等多种方式,去发现学生的真困惑,提炼出真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教,去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现实困惑,学生抬头率和思政课吸引力将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突出教学设计,实现情理交融


  思政课首先要解决学生是否愿听的问题。不感兴趣、不想听,就谈不上听懂、愿做。思政课的确是要讲理论,但受众是青年学生,其对理论的接受,最先是从感性出发,需要经历从“情”到“理”的过程。因为,最先触动学生的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有感情的道理、有温度的故事,这就需要进行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将理论、情感和价值通过教学设计有机结合,将“理”融于“情”之中,最终实现“情理交融”,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平顶山学院

吴少伟 平顶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发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动员令,标志着全省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作为一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以文化人,铸魂育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反映新时代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等内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民族复兴伟大使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夯实理论功底,创新思政课堂。作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的宽广角度透视问题、把握逻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入研究学生学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深、讲活、讲透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思政课上出味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三是以平台为依托,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以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为依托,有效运用各类型教育阵地和教学资源,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打磨不同学段教学边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不断完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今后,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勇担铸魂育人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实际行动践行讲话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思政人的智慧和力量。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陈孟博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部署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强调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在全省教育大会上,楼阳生书记强调要全面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朝着建成教育强省目标扎实迈进。全国、全省教育大会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上好思政课,不仅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高质量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挖掘红色资源,深化思政教育。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苦难辉煌奋斗历程的深厚积淀,也是学生了解我们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充分挖掘河南省的红色资源,将其融入教学,教育激励学生筑牢初心、涵养斗志。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河南、感知河南、热爱河南。


  二是创新实践教学,促进知行合一。在校内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纪念馆、博物馆等地开展现场教学。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的力量,加深对国情、党情、省情、社情的了解。


  三是融合网络技术,拓宽育人渠道。以学习通、雨课堂等学习平台为依托,利用短视频、微课、直播等多种方式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并在教学中吸收借鉴新媒体互动强、节奏快、算法推荐等特点,让思政课更加鲜活、接地气。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张珺倩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总结和展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强调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承担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教育教学,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何站稳思政育人“主战场”,发挥思政课堂育人“主渠道”,是我在进一步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深入调研学生学情,更新教学理念,讲“趣味”的思政课。青年大学生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对思政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更高的需求和期待。优化课程设计是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基础。在课程设计上,一是紧跟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讲好新时代故事;二是注重课程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持续提升教学理论功底,更新教学方法,讲“真味”的思政课。思政课的本质在于通过解疑释惑和讲道理来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学生思想之“惑”增强讲道理的针对性和现实关切性。因此教师用“真功夫”讲“真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学渠道,丰富教学手段。通过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等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注重实践教学,强化情感体验,讲“回味”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吸引力和针对性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让青年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注重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铸魂育德担道义,使命在肩映日昭。在今后的教书育人工作中,我将继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实践,守好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站稳三尺讲台,讲准讲深讲透党的创新理论及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以知行合一、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塑造理论“播火者”的良好形象,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